美劇是如何煉成的
封麵故事
作者:Nick Edwards
眾所周知,如今美劇的發展已經步入“黃金時代”。在HBO的帶領下,諸如《黑道家族》和《火線》等劇集不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和好評,更是將電視連續劇的劇本編寫推上了一層嶄新的台階。然而,實際上人們卻對這些劇集的拍攝過程以及幕後人員知之甚少。
喬伊·魯斯科·凱肯(Joy Lusco Kecken)是劇集《火線》的特約撰稿人和編劇之一,她在本劇開始投入製作前的兩三個月裏說到“這個過程實在是太費精力了”。上至劇集運營商、編劇、製作人,下到劇中的演員,整部劇各環節的負責人都齊聚一堂,劇集拍攝的前期準備工作也必須完成。
魯斯科·凱肯進一步解釋說:“劇集運營商是為整季作品定下劇情發展主線的人,而特約撰稿人則承擔著為每一集作品確定舞台基調、人物角色和劇情發展的責任。”
若想在編劇麵前證明自己確實有兩把刷子,就要通過寫“腳本”來贏得他們的認可。所謂腳本,指的是對正在熱播地劇集進行二次改寫,因為這能很好地展示出特約撰稿人是否具備仔細觀察作品風格並從中推陳出新的能力。格倫·馬紮拉(Glen Mazzara)是六季熱播犯罪題材劇《盾牌》的編劇,用他的話說寫腳本就好比“給一部三幕劇續寫第四幕”。這說明撰稿人不僅要嚴絲合縫地以別人的視角繼續創作,還要一如既往地延續作品的風格。馬紮拉還說“眼下腳本寫得最好的劇集莫過於《真愛如血》和《絕命毒師》了。”
在劇集運營商的監督下,整季的作品將由若幹個撰稿人在單獨創作的前提下合作完成。最常見的模式就是由他們自行編寫70%左右的劇情,然後剩下的30%則會被在劇中延續並重複使用。每一集都有一個“動點進度表”(“beat sheet”),而每一個動點則代表一次情感的高潮或者劇情的轉折(拍攝場景的更換或場景內部的變化也可稱為一次動點)。一個動點基本上每分鍾會出現一次,也就是說,差不多一頁劇本就有一個動點。
“每一集的拍攝大約耗時兩周”,魯斯科·凱肯說到“拍攝完成之後需要與劇集營運商商討接下來的劇情。第二份腳本在十天左右的時間之後會到達編劇手中,然後攝影師們,如大衛·西蒙(David Simon),便會在腳本的基礎上對拍攝完成的劇集進行加工潤色”。
當多名撰稿人完成自己的創作後,便到了合作統一的階段,魯斯科·凱肯向我們解釋說:“一個撰稿人通常會帶著三種可能的劇情發展來到編劇室。這有可能是前夜在與警察交流的過程中獲得的靈感,可能是會給熒幕添加風味的幾行詩句,也可能會是個笑話段子。然後,接下來的時間便是仔細觀察編劇們的反應了,倘若這三種劇情發展的可能性中有一種被選中了,那麼這毫無疑問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
在馬紮拉的眼中,《盾牌》劇本的敲定過程要遠比這些更為嚴苛。他說:“我們撰稿人帶著自己的創意走進編劇室,感覺他們的終極目的就是將我們一個個地否決。每一個提交給他們的點子就好比一塊被拋向惡狗的生肉一樣,變得支離破碎、麵目全非。”
《絕命毒師》一劇的執行編劇喬治·馬斯塔斯(George Mastras)說,長時間地與同樣的六七個人呆在一間房裏,彼此都力爭把自己的創意點子、情感表現和個人事跡變成最好的故事發展主線,場麵如同“拉斯維加斯般熱鬧非凡。然而編劇們的點子絕大部分也隻能在這裏說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