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擺脫過敏,自在人生(一)(1 / 2)

擺脫過敏,自在人生(一)

樂活

作者:金文泉

“要提高免疫力”已成了人人皆知的醫學保健常識,因為人體有了免疫力才能抵禦疾病、保障健康。孰不知,免疫力對人體也是一把“雙刃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種類日益增多,新藥應用增加,化妝品染發劑廣泛使用,寵物飼養增多,再加上環境染汙、大氣霧霾……導致過敏性疾病患者數量近年明顯增加。目前全球有22%的人群患有過敏性疾病,故有人將其稱為“21世紀的流行病”。

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7月8日定為“世界過敏性疾病日”,希望以此讓人們懂得過敏性疾病的原理,關注過敏性病人的苦痛。

過敏的由來:

肥大細胞與過敏反應

肥大細胞是又大又胖的雞蛋形的細胞,它體積大,守衛在人體與外界易於接觸的地方,如皮膚、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淺層組織之中。正常人皮膚內每立方毫米之中有7 000~12 000個肥大細胞,它們出沒在微血管的周圍,守衛在免疫第一線。

人體內的蛋白質既是人體營養之必需,又是與人體在免疫上不相容的異物(抗原)。好在人體強大的消化道能將其消化成小分子的多肽及氨基酸,這不僅易於吸收,而且在免疫上也就安全了。如果有個別蛋白質大分子是漏網之魚而混進了人體,人體的免疫球蛋白A(IgA)可將異性蛋白質黏住,而後清除。但是有些人,特別是嬰幼兒時期,這個抵禦外界蛋白質大分子於體外的能力尚不健全,於是較多異性蛋白質就侵入了人體,這就成了引發過敏反應的導火索——抗原(又稱超敏原、變應原)。

過敏原通過呼吸、消化道進入機體,刺激B細胞產生抗體免疫球蛋白E(IgE),有趣的是肥大細胞與嗜堿性粒細胞表麵都有IgE受體,於是IgE與肥大細胞緊緊相結合,機體也就處於致敏狀態。

已致敏的機體如再次接觸相同抗原時,抗原就會與致敏的肥大細胞表麵的IgE受體相結合。一瞬間,肥大細胞會立即裂開口子傾囊排出大量顆粒,釋放大量生物活性介質,如組胺、前列腺素等多種細胞因子,立即引起過敏反應。臨床上表現為蕁麻疹、哮喘、腹痛和腹瀉等多種症狀,嚴重的可導致過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無處不在的過敏原

過敏原分哪幾種類型

世界上能引起過敏性疾病的物質數以萬計,常見的有2 600~3 000種,它普遍存在於空氣、食物、飲料、藥物中。這些過敏原可分為以下幾類:

1.吸入性過敏原:散播於空氣中的過敏原有柳絮、花粉、黴菌、粉塵、蟎蟲、動物皮屑、油煙、油漆、汽車尾氣、煤氣、二氧化硫、氨氣和香煙等。因而空氣霧霾中存在大量過敏原,空氣汙染嚴重,過敏性疾病發病率便會直線上升。

2.食入性過敏原:如魚、蝦、蟹類海產品、蛋類、牛奶、乙醇、香油、香精、蔥、薑、大蒜以及一些蔬菜、水果、毒品、抗生素、阿司匹林等均可能引起過敏症。

3.接觸式過敏原:如冷熱空氣、紫外線、輻射、化妝品、洗發劑、洗潔精、香皂、化纖用品、塑料、金屬飾品(項鏈、戒指、耳環)、橡膠、病毒、寄生蟲、細菌和蟑螂等。

4.注入性過敏原:除了某些注射藥物(如青黴素、鏈毒素、異種血清等)外,還包括昆蟲叮咬、大黃蜂的刺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