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班族,午飯吃什麼(2 / 3)

恒泰梅商圈上班族午餐難

文‖王暉

5月中旬,開了15年的食堂重新裝修了,為期至少兩個月。這下大家傻眼了,一個秉承多年的習慣就這麼被迫中斷一陣。接下來的日子,中飯怎麼辦?

單位領導考慮到眾多員工的吃飯問題,把一個點設在了風景絕佳的43樓,提供台灣美食套餐,魯肉飯種種搭配的小食特別豐富;另一個點設在大堂,有各種組裝的大葷小葷配餐,或者老火湯加一個炒麵和菜飯,也是很美味的;還有一個點就設在一樓超市,裏麵有一口超大的電飯鍋以及提前燒好的各式小菜約10種,倒是有點像食堂的味道。奇怪的是,大家卻並不稀罕,反而更喜歡另辟蹊徑。

由於地處恒泰梅商圈,附近吃的東西的確不少,中式西式火鍋快餐都有,吳江路美食一條街、靜安別墅各種弄堂店、著名的美新湯團都近在咫尺,有很多可以選擇。可是往往到了中午這個點,出來覓食的白領爆棚,常常會有不耐煩:肚子餓的時候幹等著,一邊等一邊焦慮,往往等到了,也餓過頭了。於是同事們閑下來就商量,今天去哪吃飯呢?吃什麼好呢?

校對組的陳小姐率先帶動了新一輪的吃法,她自己帶了個小型電飯鍋來,號召比較勤快的幾位同事一起組團午餐,每人每天負責帶一道早上現燒出來的菜,她提供米並負責煮飯,這個好主意一出,校對組立馬活色生香起來。到了中午,三四位帶菜的同事帶著各自的盛飯工具,將廢舊的報紙往桌上一攤,圍坐一桌,依次品嚐百家菜,不亦樂乎。香噴噴好吃不說,還充滿了久違的濃鬱人情味。

我們電腦房就沒那麼幸運了,一沒冰箱二沒微波爐,中午壓版的時間也不是很能確定,於是我們的中飯就成了各顯神通。有從家裏帶飯的,有中午吃水果蔬菜減肥餐的,有幾人壓到的點正好一起去找小飯店拚餐的,有叫外賣便當果腹的,當然還有不吃的……每每中午工作結束,大家卸下統一的工作模式,也卸下統一的按電梯到十樓的習慣,獨自陣營,倒也成了近日的一道獨特風景。

各個編輯部也是萬象叢生:新聞部下班早,有住得近就直接回家吃了;教衛部都是團結有愛的小女生,常常訂個比薩大家分享;副刊部上班較晚,有編輯家中有保姆的,便讓人燒好了菜直接送過來,那叫一個羨慕嫉妒恨。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吃飯又素來講究。俗話說,早飯吃得飽,中飯吃得好,晚飯吃得少,看來中午這頓飯,的確馬虎不得啊!

小陸家嘴上班族午餐難

文‖楊周彝

現在上海的上班族,絕大部分是在中心城區的寫字樓供職的白領,因而午餐一直是很困擾他們的難題。

上海的寫字樓,通常分為業主大樓和外租辦公室兩種。

部分由企業或政府部門自建的業主大樓,如工商銀行大樓、期貨交易所大樓、浦東新區行政中心、上海廣播大廈等,這些樓宇都開設職工食堂,白領們可以到食堂刷卡用餐,有較多的菜肴主食可供選擇,豐儉由人。一些在業主大樓租賃辦公室的外單位上班族,也可享受同等待遇,這是上班族們解決午餐後顧之憂的最佳選擇。我曾在浦東的陸家嘴一家業主大樓工作,發現業主大樓的自辦食堂不需要租金,因此飯菜價格非常便宜,二菜一湯一碗飯,六七元就能吃飽。

許多出租辦公室的高檔寫字樓如浦東陸家嘴摩天大樓,造價很貴,開發商未考慮在樓內設職工食堂,僅在地下室引進餐飲店,昂貴的租金造成餐飲店提供的午餐更貴。某金融中心地下室餐飲店的盒飯60元一份,絕大部分中低收入白領望而卻步,加上某些外資企業禁止員工在辦公室吃零食甚至麵包三明治,因此,這些白領中午往往餓肚子,頭昏眼花、饑腸轆轆地幹到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