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續出的英雄——宋時代(1 / 3)

接下來終於正式地進人了宋的時代。在這兒我也希望能夠盡量同時述及同時代的遼和金兩個國家。

說起宋這個時代,是在五代十國之後統一了天下而建立的,然而要是從領土這一點來看的話,則大約隻有唐代的一半,大抵上,隻占有如今中國大陸的萬裏長城以南地帶,也就是中國本土的部份而已。

這時,在北方最強大的勢力是所謂的契丹族。

關於中國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關係,其實就是一種拉鋸戰,當中國衰弱而分裂的時候,北方的遊牧民族便會南下,是一種很單純的關係。而在五代十國的混亂期間,契丹在北方的勢力便一直坐大。之前在隋末的亂世之際,突厥的勢力也是一樣的情形,一直到唐最盛時期將之擊潰為止,而如今也隻是類似地情況再現而已。惟一不同的是,宋的軍事力量並不若唐一般強大,因此在領土方麵就一直無法收複,關係也就這樣一直僵持下去。

在此,第六十五位的曹彬登場。建立宋的乃是——太祖趙匡胤——所謂的太祖,也是死後的諡號——趙匡胤原先是出仕於五代最後的王朝後周,在三十歲的時候當上了全軍的總司令官,是一名優秀的武將。總之就是在年輕的時候即已意氣風發,而由於他是一位能夠濟弱扶貧的人,在民眾眼中確實是具有成為英雄的條件,因此以這個人為主角的小說就有《飛龍傳》傳世。不管是另稱的《飛龍記》或是《飛龍全傳》,稱呼的方式雖有不同,但在飛龍這一點上倒是一致的——要和日本作比較的話,大概也隻有像《太閣記》(譯注:太閣指的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名武將豐臣秀吉)這樣的故事足堪比擬了。

曹彬這個人,就是在與趙匡胤同樣仕於後周的時期與之相識的。本來,曹彬這個人隻不過是個小小官吏而已,與趙匡胤的相識,正是在其擔任酒品的管理官時。基本上也不過就是在宴會之上負責出酒的小官罷了。不過,這在宮中的宴會上仍然算是相當重要的一部份。

當時,趙匡胤正巧想要飲酒,於是就跑到曹彬那兒去,要他分一些酒來。而曹彬卻說即使是區區的酒,亦仍屬國家之物,不是自己一個人可以任意給予的。他更從自己的口袋掏出錢來告訴趙匡胤說,你就用這些錢去買酒來喝好了。從此,趙匡胤發現即使是向他這樣一個小官,也有偉大的節操,因此便想,日後如果自己當道的話,就讓他跟著自己吧!而後,曹彬果然當上了大將軍。

在中國史上,確實是有這樣的事情,本來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官,最後卻因被發掘而大為活躍。隻是這樣的遭遇以文官來說還比較容易理解,如果是武將的身份就有些不可思議了。

趙匡胤當上皇帝的故事也是十分有名的。後周的世祖皇帝在三十九歲英年早逝,能夠繼承他王位的兒子自然還是小孩,由於當時亂世尚未完全結束,國家當然不能交給這樣的一個幼主,因此這時王朝發生叛變就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了,而最具聲望與實力的趙匡胤也就因此為軍隊所推舉,並成了新的皇帝,而幕後推手就是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像這樣子在為兄弟命名時使用共同的文字,對中國人來說是十分常見的。有時也會使用文字的一部份,也就是偏旁的部份。

或許有些贅述,不過還是來談談中國人取名字的方法。在日本,德川家康的兒子名為德川信康、織田信長的兒子名為織田信忠、豐臣秀吉的兒子名為豐臣秀賴,以父親的名字中的一個字來替兒子取名乃是十分普遍的情形,當然這在日本並無可議之處,但是在中國,就不太可能發生父親的名字和兒子的名字有共同的文字出現的情形。我所知道的惟一例外是東晉時期的書法名家王羲之,他的兒子名叫王獻之,兩人的尾字相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本來應該是不會發生的才對,這大概隻能夠從“之”這個文字本身來加以考量,可惜由於本人才疏學淺,雖然認為其中應該有些道理,但實在是不太了解。

趙匡義本人編了這出戲,並命兵士們拿黃袍前來——黃色的衣服基本上是隻有身為皇帝的人才能夠穿的——趁著趙匡胤因喝醉而熟睡的時候突然將黃袍披蓋在其身上。這麼一來,趙匡胤自然也就隻有登上帝位了,這是個十分有意思的故事。

當然,這些事情毋須盡信,趙匡胤這個人本來就不是個會做沒有準備之事的人,因此自然不可能慌慌張張,應該早就有所認知跟想法了。在形式上,趙匡胤還是由幼主讓位之後才登基,因此他也十分地尊重皇室遺族,並以貴族的身份地位待之。這就是趙匡胤他偉大的地方,這要是發生在南北朝時代的話,不把之前皇帝的一家子都給殺了才奇怪呢!

在趙匡胤為取得天下而前往攻打強敵南唐之時,其總司令正是曹彬。而其副將,則是一個名叫潘美的人。

當趙匡胤送這兩人出征的時候,曾經問過兩人對此行的意見,此時曹彬回答說這對他而言是一項十分重大的任務,然而潘美卻很自以為是地說這不過是小事一件。於是趙匡胤便看著曹彬說道:將大言不慚的副將除去也是大將的工作之一啊。這是另一個了不起的逸話。

就這樣,曹彬在成功地渡過長江之後,便將南唐滅亡了。而單就能夠成功地渡過長江這件事來說,本身就算是一件壯舉了。

關於曹彬這個人——從前麵,以我們後來加人的成為名將之條件D來說,他的確是個不害於民的人。在之前蜀為宋軍所占領時,其餘的將軍都曾做過不少放火以及掠奪的事情,惟獨曹彬不做這此事。太祖趙匡胤就是看中了他這一點,才命其擔任南唐征伐軍的總司令官的。而在滅亡南唐的時候,曹彬也依然沒有做任何的掠奪。

隻不過,征戰歸來的時候,曹彬卻帶了不少的行李回來,於是便有人以為這是他所掠奪而來的東西,還因此而批評他,這點讓太祖相當地生氣,經過調查之後,才發現那些行李裏麵根本就沒有任何的財物,全都是一些古書,而留下了這樣的一段逸話。

當然,曹彬也有子嗣,而且各有不同的發展,不過最有趣的是其中居然有一個人成了仙人的故事。

在八仙這幾位中國有名的仙人之中,有一位名叫曹國舅的人,傳說正是曹彬之子。由於這隻不過是民間故事而已,自然無從考據其真實性。

曹彬於後來元朝忽必烈滅宋之時還傳出了一則相當有名的故事,原來忽必烈曾對部下提出他要向曹彬學習一事,原來他征服江南的軍事行動不但可說是完全地成功,而且也沒有對當地進行任何的掠奪行動,因此才說是向曹彬學習。

在滅了南唐之後,宋的天下統一大業可說是差不多要實現了剩下的就隻有北漢這一個國家而已。

那是位在現今山西省境內一個不算很大的國家,但由於它的後台是契丹,接受他們的援助,因此並不容易輕取。

在好不容易將北漢滅亡,成功地統一天下之後,趙匡胤卻突然過世,由其弟趙匡義繼位,這也是曆史上有名的神秘事件。當趙匡胤臥席在床之際,弟弟趙匡義前來探病,本以為要其他人等回避是因為要密談要事之類的,沒想到趙匡胤卻突然舉起手邊的斧頭大叫道:這就是你的意圖吧。之後,就在斧頭落地而發出聲響驚動大家前來察看時,趙匡胤就已經死了。

因此當時也有著是不是弟弟把哥哥給殺了的說法,隻不過由於實在是太奇怪了,一點證據也沒有。因此自古就有這樣的說法:“斧聲燭影千古疑”。

所謂的斧聲乃是指斧頭的聲音,而燭影指的則是燈火搖曳的樣子。千古疑也就是經過了千年依舊無法解開的謎團。

總之,趙匡義就順理成章地接任了皇位,成了宋太宗。因為是第二位,所以叫做太宗,天下就在這個人的手上完全地統一了。因為經過後周的世宗、宋的太祖、宋的太宗共三代以至天下統一的事業,宮崎市定博士就拿來和日本的信長、秀吉、家康等三代統一天下的事情比擬。

最後被攻陷的北漢,最初還想要與宋進行對抗,然而實在沒有辦法獲勝,因此最後就降服了。此際北漢的將軍中,有著第六十六位的楊業,就是這個人勸說君主向宋投降是較為明智的。

中國賣得最好的小說之一的《楊家將演義》,也就是從這個叫做楊業的人開始的。這本《楊家將演義》也有許多不同的版本,因此要說哪一個才是正確的稱呼其實也非常地困難。

這個人的一生,都是在與北方的契丹——其國號為遼——進行作戰。從其歸順於宋來看,他曆經了不少次的戰爭,而在最後一次出征時,於潘美——之前曾經提及,就是那個在征伐南唐之時大言不慚而被太祖叱罵的人——之下,以副將的身份遠征北方。將潘美派到北方本身就是一個錯誤,他對北方的事物幾乎完全不了解,卻要勉強出征。楊業的反對不但無效,還被硬派出去。抱著一死的決心下出擊的楊業終究為敵人所包圍,於打倒十數人之後因中槍落馬而遭俘。契丹雖然勸其歸降,惟其抵死不從,在傷口尚未處理、連飯都沒得吃的情況之下,數日後氣憤而死。也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潘美這個角色在《楊家將演義》中就成了徹底的大惡人。

這楊業一門的所謂楊家將,其後曆經五代,一直都在北方與契丹進行作戰。而在這延續了好幾個世代的故事之中,最有名的要屬女英雄穆桂英,她除了是楊業孫子的妻子之外,也是我們要介紹的第六十八位武將。

在那之前,我們要先來看看第六十七位的耶律休哥。從名字上來看,耶律休哥乃是契丹族,也就是遼國的人。他有著“電帥”的綽號,也就是電擊將軍的意思(ThunderGeneral)。除了他本身非常地勇敢之外,也表示出他在用兵的速度上也是相當地快速。

這時宋太宗自行領軍進行北方的遠征,這是發生在西元九七九年的事情。在世界史的教科書上大概都會出現一個叫做燕雲十六州的地名,這個地方在中國境內北方的領土,大致位於今日的北京稍微北方的一帶。

在五代十國的亂世時,契丹自北方南下,而後就一直占據著此地。對於統一天下的未來說,如果不能夠收複此地的話,就很難以身為中國正統王朝的身份立足。畢竟這兒還是位於萬裏長城以南的固有領土,因此不收複不行。

在率領五十萬的大軍出擊之後,宋軍竟遭到耶律休哥的正麵迎擊,而且還被打得慘敗。就在即將全軍覆沒之時,太宗乘著由驢馬所拉曳的車子,好不容易才逃出去,保住了一條小命。太宗實在難以接受這樣的結果,在經過了數年之後又再度率軍前來,隻是結果依然相同,最後還是落得個大敗的下場。

總之,耶律休哥這個人好似契丹(遼國)的南國方麵軍司令官兼宰相一樣,隻要有這個家夥在的一天,宋就沒有辦法,收複其北方領土。他不隻是軍事能力強而已,他對南方國境地帶的統治也非常地用心,使得宋即使想使出引發民眾叛亂的手段都不成。而也就是如此,在契丹族,也就是遼的曆史上,耶律休哥可說是聲望最高的名將,甚至和楊大眼一樣,有著隻要聽到耶律休哥的名字,連哭泣的小孩都會止住的說法。

就這樣,宋關於北方的攻略即使出大軍都依然敗退,而僅能成為防戰的一方。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依然努力的,就是楊氏的一族。

穆桂英這個人本來是山賊首領的女兒。楊業的孫子,也就是一個叫做楊宗保的美少年,他在戰場之上與穆桂英相會。結果穆桂英便說:好!那我就把他拿下了!而在出擊之中將之俘虜帶回自己的山寨中。接下來就逼迫楊宗保:怎樣?你就和我結婚吧!於是兩人就這樣結婚,而使得穆桂英也成為楊家將的一員,日後亦大為活躍。除了是曆史上的人物同時,她也是虛構世界中的超級女英雄。說到中國曆史上的女將軍,首先就一定會提到穆桂英的名字,她就是這樣的有名人物。其後,穆桂英還曾有抱著嬰兒突破敵陣的事跡,不光是武力高強,同時還能夠指揮軍事,相當地努力。

對了,第六十六位楊業的太太佘賽花也是一位有名的女將軍。不好意思,故事又要倒回去了。話說在楊業為契丹所俘,壯烈犧牲之後,帶領楊氏一族的就是這個人,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即使年過百歲,還是能夠帶著其子孫征戰沙場,關於這個部份,在曆史上也較難以考證,而多是些稗官野史。

總之,楊氏一族依序出現了幾位了不起的女性,以英語來說,就是“YangLadyGenerals”的標題最為人所知,說到“LadyGenerals”的話,那可是非常響亮而了不起的說法。在故事的最後,還有著女將軍們齊結出陣的場麵。當然,這也成為中國和香港電視連續劇的題材,眾多女主角——就如同日本赤穗浪士四十七人的女性版一般——同時登場的華麗場麵,確實是讓人想目睹。

而在這之中也有著許多的故事,大多都成了京劇的題材。前一陣子,在東京天王洲劇場上演的京劇中,也將《楊家將演義》內的一則故事搬上舞台。其戲碼就是“四郎探母”,此外,其它有名的故事亦不勝枚舉。

在宋這樣的一個時代,經濟和文化方麵可說是極度地繁榮,不過就像之前提過的,在領土方麵實在是狹小了許多。惟就算如此,依然是日本的十倍以上。此時期在中國的周邊各民族也都非常地活躍,北邊為契丹族的遼,西邊則是黨項族的西夏。這也是井上靖所寫的《敦煌》的時代。

楊氏一族就在北抗契丹、西抵西夏的過程中,逐漸發展出不少偏離史實的奇幻故事。總而言之,這些都是民眾對於他們的讚賞。而其中的穆桂英更成了中國曆史上女將軍的首位代表,因而被我選人九十九人的名單之中。

接著是第六十九位的狄青。這個人在正史之中被稱為宋朝武功最高強的名將。那是在仁宗皇帝的時代。像這樣才能出眾的人,自然會是小說中的主角,狄青也正是《萬花樓演義》的主角。他本是個連名字都沒有的庶民,但在小說之中則說他出生貴族,不過,我想這畢竟還是虛構的。

雖然他是從一位默默無聞的小兵一路到將軍而出仕的人,但當其居於下位之時,也曾和其他人一樣為了防止逃兵而在額上被刺青。據說這個刺青一直到他成為將軍時都還一直留在身上。通常,他都隻穿著鎖甲而不戴頭盔,散亂著頭發立於陣頭向敵陣突擊,非常地勇敢。不過,光是勇敢並不見得能夠當上大將軍,還是必須要能夠有優秀的用兵方式才行。他在四年之間曾參加過二十五次的大型戰役,留下了曾受敵人八次箭矢所傷的記錄。

他在各地建立了許多的功勳之後,當上了這個時代稱之為樞密使的職位。一般來說,中國的國防大臣以前叫做兵部尚書,而這個樞密使的職位卻是比兵部尚書更高,也就是擔當軍事宰相般的極高地位。狄青這個人乃是從小兵一直升到樞密使的,這在宋這個重文輕武的朝代中,樞密使一職由武將來出任可是建國當初怎麼想都想不到的事情。像這種大部份都是文官才能達到的地位,卻由一個從基層升上的人擔任,真的是非常了不起。隻不過他本人似乎對於在朝延之中擔任這樣的一個軍事宰相非常地不能適應,總是想著要上戰場。此外,這個人對待部下也十分地公正,能夠和部下同甘共苦,讓官兵願意舍命為其戰鬥。

再來看看他的上司:韓琦和範仲淹這兩位當時的重臣。他們雖然身為文官,但也通於軍事,是相當有名的人物,而狄青也就是被這兩人所提拔的。

狄青這個人物在《楊家將演義》之中也有出場,但卻是個不好的角色,到底是為什麼呢?原來楊家將等人數年皆為國盡忠,但卻一直沒有獲得朝廷善意的回應,而狄青在此是以朝廷的代理人之身份出現,理所當然不會是個好角色。

不過,從《楊家將演義》和《萬花樓演義》兩本書來看,宋朝最盛時期的兩大英雄大致還是勾勒得出來,如果光是偏重一方的話,我想還是會失之偏頗的。說到《萬花樓演義》,其實萬花樓乃是欺虐狄青的都城高官所建的一座非常雄偉的建築物,此書就是以此為舞台,由狄青與惡黨所共同演出的故事。

狄青可說是仁宗皇帝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武將,而此時文官的代表則為包拯。這個人也是中國曆史上的超級英雄,雖然和名將傳並沒有關係,但我想還是有一提的必要。

仁宗皇帝本身在中國的曆史上也是一位相當受到歡迎的皇帝,這個人在身世上有個相當大的秘密,不過真要說起來可就有些長了。

而為了要幫助這位仁宗皇帝,從天升降下了兩位神仙,一位是文曲星的包拯,而另一位就是武曲星的狄青。在《萬花樓演義》有著關於狄青的描寫,而包拯方麵則有所謂的《七俠五義》。這本又叫做《包公案》,其中的主角正是包拯。所謂的公案,指的就是案件的仲裁記錄,而包拯這個人正是一位名留曆史的判案專家,綽號包青天。會被稱為青天,也就是青天白日的青天,就是表示其光明正大的人格。在香港、台灣也都曾做過以《包青天》為題的電視連續劇。要和日本做比較的話,大概就是像大同越前、或是水戶黃門之類代表體製正義的英雄。關於他的小說,在日本倒是可以閱讀井上祐美子小姐的《桃花源奇譚》,這並不是井上小姐的隨意創作,而是真有其傳聞的。同樣地,關於狄青,在日本也有一篇短篇的小說,作者同樣是井上小姐。這方麵可說是井上祐美子的專門,除了前麵提到的作品外,連《七俠五義》都是由她所翻譯的。由於《包公案》一書乃是由數個短篇所集結而成的,我倒是還沒有全部看完。此外,我也在期待有一天她能夠把《萬花樓演義》也給翻譯出來。

以前曾有一部中港合作的電影《秦俑戰士》在日本上映。大意是說,一位仕奉秦始皇的劍士,一直被深埋在地下二千年之久,而到了一九三○年代的西安——也就是以前的長安,突然複活以懲戒惡人的故事。雖然蠻有趣的,不過當這名劍士複活的時候,一九三○年代的女主角曾經問過他:既然你睡了二千年,那你知不知道這期間曆史上的人物呢?其中提到的,就包括了包拯和嶽飛等人。

在我與陳老師的對談之中也曾經提過,我認為亂世的超級英雄如果要說是嶽飛的話,那麼和平時代的超級英雄,應該就非包拯莫屬了!也許有些日本人會感到憤慨,為什麼不是三國誌裏頭的英雄呢?

關於這一點嘛,之後才會正式介紹的嶽飛乃是排在第七十一位出場。當時宋朝對中國的百姓來說,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因此光是從能夠成為小說題材的故事看來,就有《飛龍傳》、《楊家將演義》、《萬花樓演義》、《包公案》及《七俠五義》,以至於之後的《水滸傳》等,而這些小說也都一一成為京劇的題材。也因此,若以京劇的基本論點來看,宋代確實是中國曆史上最有趣的時代。這當然也是一種極端的看法,不過,要比較出那一個朝代才是最有趣的這件事,本身就不具有什麼意義。

在第六十九位的狄青和第七○位的宗澤之間,時間相差約有百年之久,而這正是《水滸傳》的時代。

中國的經濟與文化上的繁榮、百姓生活水準的提升,這些都在宋朝全部實現。舉例來說,像是料理用的石炭,就是在這時候開始普及的。石炭的火力大,能夠提供高熱,因此也使得中華料理的種類和味道在此時躍升。另外,在城內,也能有一定限度的夜間通行自由。雖然仍有一些矛盾和缺陷,但從整體看來確實可說是個和平與繁榮的時代。也因為這樣,後世的民眾也對於這時代出現的超級英雄樂觀其成。

同時,還有另一個天才般的人物,這個人叫做沈括,他以當官的身份在財政、外交,以及治水等各方麵都有著良好的政績。而在科學家的身份上,他則研究化石和地層,是世界上首位發現時代不同地質及氣象亦會有所發化的人,較李奧納多·達文西早了四百年。

隻是,這樣的繁榮後來突然被硬生生地打斷,原因其實要從隨著契丹族的遼國開始衰敗,新興的金國出現談起。

剛才也曾經說過,宋雖致力於北方領土的收複,惟均為遼所敗,因此便不得不放棄。在表麵上雖然是與遼維持著良好的關係,但仍卻心有不甘,所以當金在遠的更北方出現的時候,宋便與金達同盟,提出了共同夾擊遼的策略。這就是在《水滸傳》中擔任惡官的童貫等人所提的。童貫雖是一名宦官,但是身材高大,胡須雖不濃密,卻依稀可見,他就是這樣一名看來很有活力的人。

在這樣的策略下,如果配合得當,當然可以用夾擊作戰的方式一舉滅遼,然而事實上,宋軍卻為遼所敗,而金軍則幾乎靠一己之力大敗遼國。

於是,這下在宋與金之間的關係就變得很詭異了。本來與金結盟,對宋來說應該是有益的,實則不然。基本上,宋與金結盟,為的就是要收複為遼所奪的北方領土,然而事實上,金在將遼滅亡了之後,是以實力取得這塊土地的,因此宋實在是沒有立場要求金國歸還。而且若是要論武力的話,宋實在無法獲勝,於是就策劃陰謀,鼓動遼的餘黨在金叛亂。這件事為金所察知,對他們來說,這當然是該死的背信行為,因此就對宋發動了攻擊。

在這之間當然會有著各式各樣的政治工作以及外交交涉、調停等行動,然而由於宋朝用了太多的小手段,因此金這方麵就決定不再繼續交涉,而準備以實力加以降服,開始大舉進軍,一舉破壞了宋的和平與繁榮。結果,宋的首都開封被占領,剛剛才即位的欽宗皇帝、以及其父親,也就是剛剛才退位的徽宗,兩人就一同被俘虜到遙遠的北方荒野。

這麼一來,朝廷就不再存在,官兵們也不能做些什麼,而開始有了義勇軍的編成。在黃河流域漸為金軍所占領的狀態下,慌張逃亡的人大抵上依著八百年前西晉滅亡時同樣的路線開始往南方逃,一一渡過了長江。其中,好不容易渡過長江的欽宗之弟便即位成為高宗皇帝,總算保住了宋王朝的命脈。在曆史上,此一時期叫做南宋,首都置於杭州。

就這樣,在黃河與長江之間成了無政府狀態,而在其中努力的,就是第七○位的宗澤。

這個名叫宗澤的人是個通過科舉考試的文官,一直在各地擔任知事一職。雖然他在各地均因善政而深受民眾仰慕,但卻一直未能受中央政府重用,盡管年歲增長卻一直未能出仕。在這樣困難的情況下,他擔任了開封留守一職。其重點就在於高宗即位後,朝廷已經南遷,們又不能說就這樣放棄北方,因此就把所有的責任交給宗澤,把他給推上了前線。

金軍在俘虜了徽宗和欽宗、離開開封之後,宗澤便趁機進入並加以守備。金軍雖回頭意圖再度攻陷開封,卻被宗澤擋了下來。他不光是守護開封而已,還召集全國的義勇軍加以整編,意圖渡過黃河收複北方的失土。這個人的所作所為雖然不為中央政府所接受,但在百姓之間卻極受歡迎,同時亦深受義勇軍將士們的敬愛,因此義勇軍不斷集結,甚至達到數十萬之眾。宋澤將之整編完成,正待渡過黃河之際,由於不能任意行動,因此他便派使者往南向朝廷請求出兵的許可。然而這時逃到南方去的高宗卻派人將使者暗殺掉,沒有給予任何的回應。

為什麼如此呢?從高宗的立場來看,宗澤的勢力太大,集結了數十萬的義勇軍,如果他擁兵自立的話怎麼辦?結果,宗澤提出了十數次的出兵許可卻都遭到漠視。其實,如果宗澤真的是朝廷所懷疑的那種野心分子的話,那他根本就不需要得到什麼朝廷的許可,靠自己的實力就可以任意行動了。隻不過他確實是一個十分認真而正直的人,這種事他是絕對做不出來的。在數次派出使者均被漠視之後,宗澤已經老去,隨著事態的絕望而臥病在床。

這是西元一一二八年七月的事情,他在病床上意識不清地大喊著:“渡過黃河。”之後就過世了,享年七十歲。這在中國的曆史上乃是與諸葛孔明死於五丈原並稱的著名場麵,隻不過日本人不太知道罷了。

這時在宗澤所集結的義勇軍之中,有著第七十一位的嶽飛,也有第七十二位的韓世忠;隻是在宗澤過世之後,他們也無可奈何,惟有領軍回朝。而也就因為如此,宋就永遠失去了收複黃河以北領土的機會。

在這樣的情況下,第七十一位的嶽飛、中國曆史上最高強、偉大的民族英雄出現了。嶽飛當然也有當過小說中的主角,這本書就叫做《嶽飛傳》,不過,這本書原先的標題乃是《說嶽全傳》,完整的說法則是《說嶽全傳通俗演義》。在此,就依俗叫它《嶽飛傳》吧!

以前我也曾經寫過,當我在中國大陸、番港、台灣等地旅行之際,都一定會向當地人詢問:對你們而言,中國曆史上的英雄應該是誰呢?關於這個問題,大概百分之百都會提到嶽飛。其次再根據各地的民情,像是台灣會回答鄭成功。而諸葛孔明的名字,如果我這邊不提的話,也許就根本不會提到也說不定。

有副中國大陸所出的“中國曆代名將撲克”,將中國曆史上的名將一一列在撲克牌的花樣之上,其中最強的一張,也就是鬼牌,上麵的圖案就是嶽飛。諸葛孔明則是方塊七,我本來以為是紅心七的,在其它的地方可能有寫錯過,實際上應該是方塊七才對。總之至少數字是對了,就請大家原諒我這小小的錯誤吧!

接下來,不好意思要順便作個宣傳,這本《嶽飛傳》即將由我田中芳樹來進行編譯,大概明年會出書,如果到時大家能讀到的話,那我就很慶幸了。

嶽飛這個人物出生於貧窮的家庭之中——也有人說本來並不貧困,隻是後來家道中落,總之不是個有錢人就是了。他自少年時期開始習武,並且參加了武舉也就是武官的考試,而後在一麵討伐山賊,一麵呼應宗澤的過程中成為義勇軍的一員,在大混亂之際來到開封。當時的嶽飛隻有二十五歲左右,在與宗澤相遇時幾乎可說是一個無名小卒,而宗澤在見到嶽飛之後,不知道是不是有什麼特別的感覺,直覺就想教給他許多兵法上的知識,然而嶽飛卻加以拒絕,他認為與其學了許多理論上的東西,還不如能夠臨機應變來得重要。一般來說,碰到這樣的人應該都會覺得這小子很自大才是,但是宗澤卻認為他有他的道理,還任命他為士官,當宗澤死後離開開封之際,嶽飛就以前線武將的身份繼續和持續南下的金兵抗衡。

是以從中國所出關於曆代名將的評價來看,常會有稱其為抗金名將的情形,其重點就在於嶽飛是持續抵抗金兵侵略的名將,自然也就成為中華民族的英雄了。包括第七十一位的嶽飛、第七十二位的韓世忠、以及吳玠、吳璘、劉錡等這些人在內,在曆史的虛實之間還是有著落差存在,但光是與侵略中國的北方民族作戰這一點上來看,就足以稱為英雄了。畢竟他們抵抗了如怒濤一般南下的金軍,進而守住中國人的疆土、自尊的。

接著再談到第七十二位的韓世忠。這個人一開始也是位無名小卒。當動搖宋朝的方臘之亂開始時,韓世忠便加人了討伐軍,並建立了將叛亂之首方臘俘虜的大功。然而這分功勞卻為其上官所霸占,所以韓世忠並未因此事而受到任何的賞賜。

這場方臘之亂在《水滸傳》之中也有記載。說到這方臘之亂的叛亂軍到底有多強呢?在《水滸傳》中登場的梁山泊義賊一百零八人在此亦加入了討伐軍,而其中的三分之二皆盡於此戰中喪生,強度可見一斑。至於在《水滸傳》中最後捕得方臘的乃是花和尚魯智深,韓世忠無論在史實、還是在虛構的小說中,功勞皆為他人所搶,應該算是蠻不幸的吧!

韓世忠本為西北邊境出身,在方臘之亂時來到長江的下遊,也就是所謂的江南一帶,在當地與梁紅玉相遇。在列表上所見的括弧,注解的就是他的妻子梁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