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紛紛擾擾的亂世——五代十國時代(1 / 2)

五代十國時期正值西元十世紀。這時也正是從中世紀到近代、從貴族的時代進入庶民時代的過渡期。這樣的變化,事實上是從安史之亂以後就已經開始的,隻不過大唐帝國的滅亡算是其中一個相當大的標記。

說到唐時代的最後一段時期,關於李克用這個人可說是最典型的武將。要說其它的才能,尤其是政治上的才能的話,那幾乎是沒有什麼好提的。關於這一點,李克用本人也十分地清楚,因此他相當信任自己手下一個叫做張承業的人,把大部份的事情都交給他處理。

張承業乃是仕奉唐朝的宦官,被稱為曆史上最忠誠的宦官。自中國大陸方麵所出的宦官列傳來看,上頭所書寫的正是“忠誠無比的張承業”。而他確實也是一個可以將“忠誠無比”這樣一個形容詞加於其身上的人。

這個人為李克用所任用,並和李克用一同為著即將滅亡的唐朝盡一己之力。在年輕的時候,他就曾為了唐朝而賣命。有一次,他為敵人所追,那時正是嚴冬黃河結冰的時期,雖說是已經結冰,但薄冰還是隨時有破裂的危險。沒想到他竟然就這樣從黃河的冰上渡過,一路逃回朝廷告知所發生的大事。

事實上,這個人確實有著可以擔任宰相的能力,當李克用出征的時候,他就負責統治其根據地,有相當良好的治績。不但可以提供前線補給,甚至還可以在本營之中訓練各種不同的作戰方式。

當李克用即將過世之時,他把自己的兒子托給了張承業,其子名為李存勖,也就是後唐的應宗。

在此,第六十四位的周德威出現了,這個人乃是李克用的部將,以類型看來,雖是屬於猛將那一型的人物,但其用兵也非常地巧妙。

從這個人的傳記來看,他曾有好幾次和敵人單打獨鬥的經驗,每次都能獲得勝利,而且還能活捉敵方大將,可見雙方的力量差異。

周德威曾率軍與朱全忠的大軍對抗,當時敵方的數目八萬,而己方則隻有一萬之數,而且幾乎都是騎兵。然而這時的周德威卻一直避免與敵對決,隻是在帳蓬中睡他的大頭覺。這一點讓李存勖非常地生氣,他認為,我軍的騎兵數量甚多,因此想下令速戰速決。但周德威隻有哼了一聲,仍舊按兵不動,因此李存勖便向張承業詢問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而張承業也隻對其說道:周德威自有其作戰的想法,交給他就不會錯了!事實上,周德威確實是一直在觀察敵方的動向。原來他發現敵方因為是急襲而來,因此並沒有任何的存糧,所以當敵人絕糧而準備退兵時,一定會從山上往平地移動。而當敵人真的開始往平地移動的時候,周德威就以騎兵全軍突擊,一口氣把敵人驅散。這場以少數的騎兵大破多數步兵的戰事件,也成了後世有名的戰役。

就這樣,張承業和周德威的組合成了李存勖的兩大支柱。隻是後來也曾經發生另一次相類似的情形,周德威一樣遲遲不出戰,而李存勖則強要其下定要出麵迎戰。沒有辦法,周德威隻有出擊。就在這場戰事之中,周德威和他的兒子們一同戰死於沙場上,這件事讓李存勖十分地後悔,但事已至此,也無力回天了。

後麵將會講述到嶽飛在年少時候,曾經在壁上看過一麵篇額,上頭的文章就是之前李克用寫給周德威的書信。從這樣的一段逸話之中,也可以得知周德威確實是五代的武將之中相當有名的人。

其後,當李存勖要即帝位的時候,張承業大驚而前往製止。他說道:“如果你現在登上帝位的話,那麼便會立刻失去人心。百姓都是抱著我們是為了再建唐朝而作戰的想法,而且朱全忠也尚未滅亡,怎麼可以現在登上帝位呢!”李存勖瞪了他一眼,答說:“部下們都推舉我當皇帝,所以我也不得不這麼做。”這番話讓張承業也隻能垂下肩無言地離去,最後竟絕食而死。

最具有忠誠的宦官,具有既是唐的功臣,同時也是後來後唐之功臣的高評價。

接下來談到第六十三位的王彥章,這個人乃是朱全忠的部下,也是以猛將之姿而聞名,有著王鐵槍的綽號。他總是揮舞著沉重的鐵槍衝入敵人之中,就像砍草一樣,一個接一個地把敵人刺倒。他同時也是位射箭的好手,能夠在短時間之中連放十八支羽箭,留下了連倒十八人的事跡,這有名的故事在《水滸傳》之中也曾作為引用。

就是這個樣子,在五代十國的時代中,主要能夠逐鹿於中原之地相爭的,就是李克用的後唐和朱全忠所建的後梁。王彥章和周德威乃是同一時代的人,也是代表兩軍的猛將,兩人都習於與敵方大將的單挑。我想,如果我將來再寫這樣的小說的話,也一定要加入一些像這樣子單騎前往敵陣單挑的壯烈場麵才行。

王彥章這個人當然也是經曆多場的奮戰、討伐過不少的敵人,但後來還是在敗戰之中為李存勖所俘虜。這時的李存勖因對王彥章的武勇有相當高的評價,因此就勸其降伏,願意加以重用。然而此時王彥章卻留下了有名的台詞:“豹死留皮,人死留名”,他愛惜自己的名節,絕不背叛自己的主君。因此,他就於陣中遭到處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