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繁花盛開的長安——唐時代(後)(3 / 3)

而相對地在吳元濟這一方麵,雖然坐擁大軍,然而在冬日的大雪期間,都相信絕不可能會被敵方攻擊,更何況還是在黑道凶日呢?當他還抱著美女在城內睡覺的時候,於黑夜將明之際,李朔便迫近了城下附近。就在此時,李朔在城外的濠渠中見到了數萬隻的候鳥歇息其間。一般來說,奇襲的時候應該都是不發一點聲音的,然而李朔卻對濠溝投石,驚起了這數萬隻的飛鳥。當時守城的兵士覺得奇怪而前往察看,一看之下發現不過是鳥,便不以為意,沒想到李朔的部隊竟會趁此時入侵。激戰之後,吳元濟遭到俘虜,奇策獲得了大勝。之後,李朔也曾打倒不少其他橫暴的藩鎮,當上宰相後不久便過完了他的一生,父子兩代均為朝廷盡忠。

另外,在這時間前後還有一個值得一提的人,就是唐代一個叫做王式的人。這個王式本來生在學者之家,當時正是裘甫之亂發生之際,那是九世紀後半的事情。當時這個裘甫在今日浙江省的海岸一帶發動亂事,並急速地擴展勢力,到了已有日益擴大的態勢。這時,學者出身的王式當上了討伐軍的司令官。這個人所擔心的隻是不希望民眾被卷入叛亂之中而已。如果等到民眾卷入其中的話,那事情就不可收拾了。那麼,到底要怎麼做才好呢?王式趕到了當地,首先便是打開官庫,做了隋代的張須陀也曾做過的事,就是將官庫中的米糧全部分給貧窮的人民。此外,他還宣布那些因饑餓而加入叛亂的人不加以問罪一事,於是便將民眾從叛亂軍的核心加以分離,而使得叛亂軍變得孤立。在三天八十三次的戰鬥之後,他留下了八十三戰八十三勝的記錄,將叛亂完全地鎮壓了下來。

這個人也曾經說過許多有意思的話,例如他曾經說過出去偵察的兵士最好是選膽小一點的,為什麼呢?因為勇敢的兵士很可能會憑恃自己的勇敢而與敵人進行不必要的戰鬥,而膽小的兵士反而會愛惜自已的生命而平安地回來報告,因此膽小的兵士比較適合。

此外,在這時,有一支名叫維吾爾的少數民族,在國內許多地方過著貧苦的生活。事情之所以變成這樣,就是因為唐與維吾爾交惡而發生戰爭。在邊境地帶的這些人雖然遭到俘虜,但卻不便將他們殺死,然而若是將之送回,又會造成兩邊關係的惡化,因此也不可行。雖然想要找一塊適當的土地讓他們居住,但開拓似乎並不順利,於是就隻好讓他們貧苦地活著。

王式把這份工集結了起來,對他們說:“如果想要單純地獲得一些好處的話,我倒是可以提供,但如果你們想要做些什麼事情以獲得正當的報酬的話,那就加入我的軍隊吧!”於是大部份的維吾爾族就加人了他的軍隊之中。總之,他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因此將他從百人之中挑離也實在是蠻可惜的一件事。

不過就算發生了這麼多的事情,唐在安史之亂後,也總算持續了約一百四十年之久,隻是,最後還是發生了黃巢之亂。這場亂事可說是中國史上最大的動亂。

要談到黃巢的事情,其實也是說來話長,不過這場黃巢之亂,可是造成了唐帝國自北而南一陣大混亂,而且最後還攻進了都城長安之中。

黃巢這個人乃是鹽賊出身。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鹽這項物資從漢的時代開始就一直是中國朝廷的專賣品,也因此當景氣蕭條的時候,鹽的價格卻反而不斷地攀高。總之,鹽的售價就這樣一直上升,甚至到了百倍、千倍的無理價格。可是不管怎麼貴,這畢竟是生活的必須物資,隻是要買又買不起,於是就出現了一些投機取巧的人,他們自己開辟了一條黑市路徑。如此一來,隻要花一半的價格就能買到鹽,這對民眾來說可是件天大的好事。而另一方麵,鹽賊也因此賺了很多錢。雖說是半價,不過就算是以十分之一的價格出售也一樣是可以賺到錢。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擁有財富的黃巢便發起動亂,將整個中國都給卷了進去。

因此,朝廷也必須奮力對抗,而第六十二位的李克用,就是在這個時候出場的。這個名叫李克用的人,本來是騎馬民族出身,是個非常勇猛的人。這個人一生下來就瞎了一隻眼睛,因此被稱為獨眼龍。至於日本伊達政宗的獨眼龍之稱,就是學他而來的。在這一方麵,李克用也是比伊達政宗要早了八百年左右。

李克用所率領的軍隊全部一身黑,包括甲胄、軍服、馬匹,全部都是一片黑鴉鴉,因此有著鴉軍——烏鴉部隊的稱呼,非常地厲害。當這支部隊在地平線現身時,自然是一片黑——如同黑雲襲來般地具有迫力。

這時,在另一方麵,也就是黃巢這一邊發生了內部的分裂,有個叫做朱溫的男子背叛了黃巢,而加人了唐那一邊。朝廷賜給了他新的名字,叫做朱全忠,因此,有一段時間他被叫做朱全忠。然而從中國所出的書看來,幾乎都還是叫他朱溫。原來這個人除了一開始背叛黃巢之外,最後也背叛了朝廷,把皇帝和他的兄弟全都給殺了。在將唐滅亡之後,還在長安放火,把都城整個燒毀,是個非常無法無天的人。也因此在中國的曆史書中,全都是以朱溫來稱呼,而無法讓他使用像全忠這樣一個偉大的名字。他在將腐敗的宦官一掃而光之後,就將首都由長安移到了開封,之後雖然有推行改革,惟粗暴而殘忍的行事過多,終為其子所殺。在那之前,他還曾說過:“隨便給我兒子一個沒用的職務,跟狗或豬一樣就行了!”這實在是蠻諷刺的。

另一方麵,李克用這個人,無論是在好的方麵還是不好的方麵上看來均是典型的武將,和朱全忠這樣的奸雄可說完全不同。怎麼說呢?像朱全忠就曾故意不將李克用的功勞照實傳達至朝廷之中,有時甚至還對李克用的部隊急襲放火,然後在煙霧彌漫之際對乘馬逃脫的人放暗箭使對方落馬。當李克用覺得情況不對而接近時,竟發現是朱全忠的部下。

就在這兩人的抗爭過程中,唐滅亡了,接下來就進人了五代十國的時代。

說到在五代十國之中建立諸國的帝王,其實也就是那些在唐末活躍於天下各地的武將們。他們各自具有不同的個性與才能,如後漢末期的群雄一般具有魅力,就算是各自將之放到帝王紀中來敘述也不會說不過去。不過,在這之間,我要說一個有趣的人,那就是建立前蜀這個國家的王建。他在少年的時期是一名無賴,做過各式各樣的惡事,讓故鄉的人相當地頭痛。後來雖然一度從商,不過還是在進入了軍隊之後才逐漸嶄露頭角。他在與黃巢叛亂的戰鬥期間,三十八歲當上將軍,可說是名亂世中的勇者。而若是在平和的世界裏,他就隻會是一個精力無處發泄的混混罷了。

在西元八八五年的冬天,當強大的賊軍進攻長安之際,當時的皇帝——也就是後來被稱為倡宗的人——年輕卻無能,在無法與賊軍對抗的狀況下逃到了蜀。大約是和一百三十年前的玄宗采相同路線前往的,而這條路線也就是俗稱的“蜀之棧道”。

這時賊軍的追擊十分猛烈,在逃亡的皇帝一行人後方一路追趕,並開始對棧道放火。冬夜裏,自北方而來的強風吹襲著峽穀,乘著這股風勢,猛烈的火勢幾乎將棧道完全卷入,連皇帝身旁的隨從也一一地被卷人其中,而掉落至黑暗的穀底之中。年輕的皇帝抱著馬背,幾乎呈現半昏迷的狀態,而救了皇帝的,正是王建。

王建背上背了裝著傳國玉璽的箱子,左手牽著皇帝的馬韁,右手則不斷地揮劍斬落燃燒中的木枝,才好不容易在煙霧之中突破重圍救出了皇帝。由於他身為皇帝的救命恩人之故,因此得到皇帝莫大的信賴,當皇帝回到長安時,自己便留在蜀地,以一己之力取下了蜀。當唐滅亡之後,他雖曾呼籲各地群雄組織打倒朱全忠的義勇軍,隻可惜後來未能成事。結果,他就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國號為大蜀,在曆史上被稱為前蜀,而首都當然也就設於成都。

王建自己本身雖沒什麼學識,但卻十分尊重文化和藝術,也對文人相當禮遇。他除了集結避戰亂而來的文人,將蜀建為文化的中心地之外,連他的妻子也以女詩人而聞名,被稱為花蕊夫人。王建的墓在死後千年以後被發現,而成了成都貴重的文化遺產。當然,這此事情對日本人而言也是毫不起眼的。不過,在讀了這本書之後,若是有機會前往成都的話,請一定要到王建的墓地永陵去看一看。

唐玄宗:西元六八五~七六二年。在位時間為西元七一二~七五六年。姓名為李隆基,是唐的第六代子孫、第八任的皇帝。年輕之際即有英邁果斷之名,他結束了因武則天所導致的混亂朝政,而展開了所謂的開元盛世。即位當時雖然任用良臣並熱心改革,可惜後來因倦於長久之統治而逐漸放縱。他本來也具有藝術的才能,惟在得到原為皇子妃的楊貴妃(西元七一九~七五六年,幼名玉環)之後,便沉溺於其女色中,也因此導致玄宗後期的政治紊亂。除了楊貴妃的一族專橫之外,更招致了安史之亂,以致種下唐衰亡的遠因。安史之亂之際,於向四川逃亡的途中,因兵士的要求而賜死楊貴妃,是以在長安回複之後,於失意之餘,竟自己過著如幽閉一般的生活。

——《舊唐書》卷八一九《玄宗紀》、《新唐書》卷五《玄宗紀》、《舊唐書》卷五十一《後妃傳一上》、《新唐書》卷七十六《後妃列傳》高仙芝:?~西元七五年。雖為高句麗人,但自父親那一輩起便出仕於唐,並因父之功勳而成為遊擊將軍從事於西域方麵的軍事置作。西元七四七年曾進出帕米爾高原討伐與吐蕃結盟的小勃律,並因此而使得包括大食等西方七十二國服屬於唐。西元七五○年於討伐石國之際雖然將其圍王俘虜,惟西域諸國向新興的阿巴斯朝求得援助,造成西元七五一年與其聯合軍於但羅斯河畔之戰吃得敗仗。此仗正是唐之勢力在西城消退的原因之一。他雖然逃避掉了此一失策的責任而保全了自己,然當西元七五五年發生安史之亂、洛陽遭到陷落之際,他因退守潼關,使得玄宗大怒,因而被殺。

——《舊唐書》卷一○四《高仙芝傳》、《新唐書》卷一二五《高仙芝傳》郭子儀:西元六九七~七八一年。華州鄭縣(今河南省鄭縣)出身。唐代玄宗皇帝時期的武將。在安史之亂時與李光弼共同在河北地方轉戰,獲得不少功績。繼承玄宗之後的肅宗也曾讚賞郭子儀有再興唐朝的功勞,然因他的意見不見容於肅宗,在戰後便為宦官所妨礙,於解除了兵權之後便一直不遇。後來在肅宗之後的代宗時代,隨著吐蕃的侵入而再度開始活躍。於西元七六三年與吐蕃聯合的仆固懷思之亂,以及七六五年再加入回紇的三十萬聯合軍侵入之時,他擊破了主力的吐蕃。德宗即位後受尚父之稱號,並升進為太尉中書令,是支撐著動搖的唐帝國時代之武人。

——《舊唐書》卷一二○《郭子儀傳》,《新唐書》卷十二七《郭子儀傳》顏真卿:西元七○九~七八六年。長安出身。以書法而為人所知,同時也是名剛直之士。雖為當時的宰相楊國忠所嫌惡而擔任山東省平原的地方官吏,但當西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亂開始時,雖然周圍均投靠安祿山,惟他與堂兄顏杲卿一同興起義兵加以抵抗。後來在七五六年時脫出平原,前往位於陝西省的肅宗跟前,為重建大唐而奔走。他雖以直言而聞名,惟也因此之故易於遭到疏遠,其生涯可說是非常不遇。晚年因被派避至淮西去說服李希烈而反遭到俘虜,經三年間的幽閉之後為其殺害。留下其革新性且充滿活力的書法字帖。

——《舊唐書》卷一二八《顏真卿傳》、《新唐書》卷一五三《顏真卿傳》李朔:西元七七三~八二一年,隴右(今甘肅省)出身。本來為文官,因身為宰相之父李晟的庇蔭而成為官僚。當唐後半期朝廷的支配力量衰退時,要以強大武力將世襲化的藩鎮加以平定統合可說是一大難事。憲宗雖以壓抑藩鎮為名,但討伐蔡州的吳元濟卻幾度均遭遇失敗。西元八一六年時擔任此一要務的李朔便以計謀捕得吳元濟,並將之押送回京問斬。這樣的成功衝擊了藩鎮,而成為抑壓藩鎮成功之關鍵。李朔可說是唐在守勢之下盡力於維持國家之時代中的典型武將。

——《舊唐書》卷一三三《李朔傳》、《新唐書》卷一五四《李朔傳》李克用:西元八五六~九○八年。唐末的武將,實際上為後唐的建國者(太祖)。土耳其係、突厥族。在唐末的混亂之中與後梁建國的朱全忠常有著對立的關係。被稱為用兵的天才,率領著身著黑色服裝的軍隊,以黑鴉軍之稱而為人所懼。由於單眼之故,被稱為獨眼龍。無論其激烈的行動,在大局的抗爭中終因無法完全勝過朱全忠而隻得承認後梁。惟後來到了其子一代時硬打倒後梁而建國後唐,使之成為短命的王朝。

——《新唐書》卷二一八《沙陀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