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橫行的虛像——三國時代(2 / 3)

《三國演義》的讀者應該大家都知道蜀漢有五虎將軍吧!指的乃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以及黃忠等五人,實際上,在曆史上是沒有“五虎將軍”這個稱呼的,不過,在正史的《蜀誌》中,倒是有著“關張馬黃趙傳”的文章,傳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之順序而共同寫成一篇傳記。大概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會在虛構的世界中,有了五虎將軍這樣的稱號吧!

依據史實,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這四人在生前已是被認定為同格的人物。當劉備當上漢中王的時候,也就是在西曆二一九年之時,他任命關羽為前將軍、黃忠為後將軍、馬超為左將軍、而張飛為右將軍。這前後左右當然是同級的陸軍大將軍,而在此時,趙雲則還在二級之下,趙雲這個人,大致是擔任劉備之親衛隊長這樣的功能,而及不上其他四人乃是率領數萬軍力作戰的地位。

兩年後,當劉備正式即帝位之時,馬超為驃騎將軍、張飛為車騎將軍、兩人均已為元帥級的待遇,不過這時的趙雲卻完全沒有晉升。隻不過,要說實力和功績的話,趙雲和其他四人也沒有太大的差異。因此在正史的《三國誌》著成時,其作者陳壽就將趙雲與其他四人並列而成一篇傳記了。而在成為虛構的《三國演義》時,本來應該在五人最後的趙雲就依在關羽與張飛之後,而在馬超與黃忠之前了。趙雲這個人在生前以其實力來說,雖可說是不過不失,但在死後,其評價倒是不斷上升。

關於第三十三位的周瑜,之前也曾提過,這個人乃是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的人。赤壁之戰如同大家所知,造成了曹操致命性的大敗北,不過,我認為實際上倒是沒有到這種程度。

關於這段故事,我以前也曾經寫過一篇較短的文章,曹操主要的部下可說是沒有一個人戰死,將之與劉備敗於陸遜之際所戰死的將軍名單拿來一比,立刻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異。接下來,曹操在赤壁之戰以後還修築的名為銅雀台的大型宮殿,雖然進行了這樣大型的土木工程,然而在曹操的統治下,並沒有提高稅金的記錄。因此無論是在個人的資源上,或是在財政上,都可以看出赤壁之戰其實並沒有造成那麼大的失敗。況且他在之後還是持續地進行軍事行動,增加自己的領土。

隻不過,失敗就是失敗,不管怎麼說,大家都相信曹操在此外是失敗了。也就是說,這乃是政治上的效果,隻要大家都相信了,曹操就是失敗了。確實在實際的戰鬥上是對曹操不利,而且還發生了疫病由於和北方的風土完全不同,因此得病的人不少。不論怎麼想,由於都不可能再持續戰線,因此曹操決定退兵,造成了他的失敗。

不過,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赤壁之戰本身具有相當象征性的意義,其重點在於中國曆史上的重要戰役,幾乎都是北方進攻,南方防守的南北大戰。在這樣的戰爭中,如果南方獲勝的話,天下統一就不會成功,而會造成此後持續的分裂狀態。赤壁之戰也是其中相當具有象征意義的一個例子。

是故,貝塚茂樹博士——他乃是湯川秀樹博士的兄長——在岩波新書《中國之曆史》一書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獲勝的話,那麼天下就會統一,而此後的百年左右應該就會是個和平的時代。然而,相反地,由於孔明及周瑜做了不必要多餘的事,所以亂世才會一直持續。隻法這,如果他的假設成真的話,《三國演義》就無法成立,而數千萬的讀者也會因此而失落了。

在赤壁之戰後,周瑜意圖進攻蜀國。他的戰略是:如果能夠將長江流域統一的話,天下就會南北二分,而足以對抗曹操。假設他成功的話,那真可說是讓南北朝時代提早來臨一般,隻可惜在正式作戰前,他就暴斃了。

他暴斃的狀況,其實也蠻奇特的。首先是任何人都會懷疑的,是不是劉備的陣營派出刺客來將周瑜暗殺死了呢?因為如果周瑜“天下南北二分之計”實現的話,那麼劉備這一方就一定隻有被消滅了。是以周瑜的暴斃,最有利的就是劉備。

隻不過,如果是劉備將周瑜暗殺掉的話,那麼周瑜的君主孫權自然是絕對不可能坐視的。以這種大義的名份,他大可對劉備發起全麵攻擊。然而他卻並沒有這麼做,因此想來也隻有病死一途了。不過,如果以小說的方式來做其他想像的話,那倒是還有許多其他的可能性。

接下來的是第三十四位的司馬懿。司馬懿,字仲達,這個人在《三國演義》中雖然是和孔明相對的可憐角色,但是以將軍的情況來說,他應該是比孔明更高竿才是,至少他讓孔明連一步都無法踏進魏國境內。在孔明死了之後,則是阻止了公孫淵——這是支配魏國的東北部,也就是現在中國的東北地方以至於朝鮮半島北部一帶的大勢力。形式上雖為臣服於魏,但實際上根本就是半獨立狀態。在此司馬懿實行了急襲,一擊便將之滅亡。雖然好像一句話就將之帶過,但以這時的作戰指揮看來,可說是形容地非常貼切。總之,這是一場在曆史上也不多見的速攻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