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4章 軍國兒戲(3 / 3)

尉遲鷹一楞,展目一看,這兩名軍官虯髯虎須,濃眉環眼,相貌一般無二。每人手中橫握一柄點鋼狼牙棒。不覺心中大喜,叫道:“西門昆仲,怎麼是你們?”

西門虎嗬嗬笑道:“回稟統領,陛下一接到你的求援書信,一刻也沒耽擱。立即點起三萬人馬前來,而我們兄弟自願充任先鋒,帶了三千禁衛軍,先來迎接統領。”

尉遲鷹大笑道:“好,你們來得正好。”轉頭對一名偏將道:“你回去稟報宇文將軍。讓他迎候援軍,清點戰果,我率禁衛軍前往追擊。”轉頭又對西門昆仲道:“你們遠道而來,原該讓你們略事休整。但時不我待,齊軍已潰不成軍,士無鬥誌,我軍若輕裝追擊,必建奇功。你二人可願與我同去?”

西門虎、西門豹兩人同時抱拳,齊聲道:“願隨統領,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尉遲鷹點點頭,也不多說。對手下這三千禁衛軍自然不必擔心。當即傳令,重整隊形,各軍各北追擊。

一路狂追,一路廝殺。齊軍大敗,拚命逃躥。被禁衛軍咬尾急追,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追出百餘裏後,尉遲鷹擔心孤軍深入,這才傳令收軍。沿途但見屍橫遍野,血流飄櫓。北齊步卒,死傷殆盡。而齊軍丟棄的軍資器械,戰馬衣甲,更是委棄山積。

回到平陽,宇文及殺豬宰羊,犒賞守城將士百姓。又盛情款待來援友軍。足足熱鬧了三日,戰果也已清點完畢。尉遲鷹、宇文及與來援主將商議後,決定將赴援的三萬軍馬中,留下一萬作守城、護糧之用,而尉遲鷹則按原訂行程,押運五百車糧草輜重及繳獲的數百車軍資器械,送往武帝大營。

七日後,輜重運抵周軍大營。武帝聞聽尉遲鷹已至,立命入帳相見。尉遲鷹領旨後整束衣冠,大步走進金頂帥帳。

帥帳內,武帝居中而坐,文武百官雁翅般排列兩廂。武帝頭戴平天冠,身披黃金甲,外罩滾龍袍,眉挺目深,儀容威嚴。尉遲鷹上前大禮參拜,朗聲道:“臣尉遲鷹,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帝起身離座,雙手相攙,道:“愛卿快快請起。”尉遲鷹謝過起身。對武帝這一特殊禮遇,百官無不驚愕,尉遲鷹也深感不安。

武帝神色自若,笑道:“愛卿傷勢剛愈,就急急趕赴軍前效力。又堅守平陽,以數千人拒敵數萬,血戰保住大軍糧道通暢。如此大功,朕該如何賞賜你呢?”

尉遲鷹施禮道:“陛下容稟,臣蒙受皇恩,常思粉身碎骨也無以為報,此番平陽之戰,上賴陛下英明,援兵及時,下賴將士用命,浴血苦戰,方有此勝,臣隻略盡綿薄之力,如何敢居此大功?”

武帝微微一笑,他知尉遲鷹並非念戀富貴功名之人,遂道:“也罷,此番先將你在功勞簿上記一筆,待平滅北齊後,再一並升賞。”尉遲鷹叩謝聖恩,退入班部。

武帝重回禦座,雙目棱然,道:“此番北齊雖有平陽之敗,但國力不損,戰力未失,目下敵軍深溝高壘,據險死守,使我軍久困於此,不能建功,眾位愛卿,可有破敵良策?”

尉遲鷹因初到軍前,對前敵之事不甚了解,故而一言不發,靜聽武帝與眾大臣商議破敵之策。聽了一會,漸漸理出了一個頭緒。

齊國為抗周軍,由高緯親叔父任城王高潛、渤海王高見為正副主將,聚集了雄兵二十餘萬,戰將上千員。交戰月餘,雙方互有勝敗,高潛見周軍銳氣正盛,不宜硬拚。故而深溝高壘,避不交戰,欲待周軍糧草不濟,再大舉反攻。

武帝與眾大臣商議良久,也無甚良策。任城王高潛老謀深算,狡詐如狐。征戰多年,經驗極豐,手下也不乏能人異士。他避不出戰,令武帝大感頭痛,如此曠日相持,極耗錢糧,目下軍糧雖暫時無憂,但數十萬大軍每日所耗糧草,均需千裏迢迢,從國內運來。萬一接濟不上,豈不危殆!想到這裏,百官無不眉峰深鎖,滿麵愁雲。

大司徒秦冉捋須沉吟,良久方道:“陛下,臣細細想來,事到如今,隻有一法可解我軍目前危局。”

武帝精神一振,他知秦冉學識淵博,見識超卓。雖素性沉默,但一開口,必是金石之言。

帳中百官也是一般想法,一齊側耳靜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