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一石二鳥(3 / 3)

兵部尚書楊嵩腦筋轉得最快,立即道:“尉遲統領少年英材,見事明白,對陛下又是忠心耿耿,確實令人欽佩。如今先聯南陳,誘以小利,共謀北齊,確是一舉二得,一石二鳥之計。”武帝頜首道:“卿言應許以小利,朕想可先答允南陳,平分北齊疆土時,大周再以建、宜二州相酬。”

兵部尚書楊嵩道:“陛下聖明,建、宜二州出產甚豐,陛下以此為餌,南陳必然上鉤。”眾臣也都紛表讚同。武帝待眾人都說過了,道:“既然眾卿都無異議,那就照此行事罷。”尉遲鷹卻又上前,施禮道:“陛下,臣尚有一言,恭請陛下聖裁。”

武帝道:“卿且直言。”尉遲鷹道:“陛下,臣聞南朝宣帝有一女,年方十八,名為白鶯公主,生得姿容絕世,秀雅無雙,且性情貞淑,惠質蘭心,宣帝視其為掌上明珠,極其寵愛,立意要為此女鱗選一位才智出眾的少年英雄、風流俊彥為駙馬。”

眾官忽聽尉遲鷹提及此事,都有幾分興趣。少數老成之人已隱隱猜到了幾分。武帝雄材大略,一心便要掃平天下,立萬世不拔之基業,素不喜女色。聞言隻淡淡一笑,並未放在心上,道:“愛卿之意,是讓朕去作這個駙馬麼?”尉遲鷹微笑道:“正是。”

武帝戲謔道:“朕年近三旬,風流俊彥四字怕是扯不上了,又何必再去湊此熱鬧。”眾臣聽到素日深沉威嚴的武帝居然口出戲言,無不莞爾。

尉遲鷹也笑了,道:“陛下雖非少年,然則陛下英名,天下莫不知聞。環顧當今之世,更有何人能與陛下並肩。陛下若肯屈尊,南陳豈有推卻之意?而兩國聯姻,對我大周也更為有利,請陛下三思。”

武帝微笑不語。班部中又閃出一人,紫袍金帶,白麵短須,年約六旬,正是前些日子他在“天風院”風流快活,卻害得尉遲鷹差點喪命的宗正宇文孝伯。

周朝律製,宗正一職,專管皇族事務,若非皇室親貴,不得擔當此職。而宇文孝伯論及輩份,也是武帝叔父。

宇文孝伯先施一禮,開言道:“陛下,臣以為尉遲統領所言極是,一則兩國聯姻,於國有利,二則陛下自除權奸,後宮一直無主,臣心中常自不安。今既有良配,為我大周江山社稷作想,還望陛下早作定奪。”

當日宇文護曾送侄女入宮,以正中宮之位,但此女以皇後之尊,竟與表兄宇文涉通奸,武帝察覺後,一直隱忍不言。直至鏟除宇文護後方將她打入冷宮,又命尉遲鷹將其和知情宮女、太監盡皆處死滅口,對外則假稱其懸梁自盡。

此事過去已經快一年了,但武帝一直未再立皇後,故而後宮皇後之位形同虛設。但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後宮也同樣不可長久無主,是以專管皇族事務的宗正宇文孝伯為此晝夜不安,也在情理之中。

武帝原本並無提親之意,但現在有尉遲鷹和宇文孝伯都大力推舉,他就不能不細細考慮了。思忖了一會,武帝也覺此乃一舉兩得,當下點頭道:“皇叔所言極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後宮亦不可長久無主。尉遲鷹所請之事,朕已準奏,籌辦提親之事,由宗人府和太常寺辦理,散朝。”

朝議既散,尉遲鷹陪著武帝回到禦書房。宮女獻上參湯,武帝喝了一口,道:“你給尉遲鷹總管也盛一碗來。”宮女答應了送上參湯,尉遲鷹謝過聖恩,接過參湯喝了。

武帝出了一會神,道:“向江南提親之事,宗人府和太常寺已開始辦理,預計月內便有分曉。”尉遲鷹笑道:“其實陛下根本不必等候南陳回音,已經可以開始準備婚禮了!”武帝大笑道:“新娘尚未著落,朕就開始籌備婚禮,傳揚出去未免惹人恥笑。”

尉遲鷹微笑道:“其實陛下也早算準南陳會答允婚事的,不是麼?”武帝笑而不語,好一會才道:“此番議婚成功,須要由心腹之臣前往迎親,朕已想過了,便由禮侍郎卓文靖和你去一趟罷。”尉遲鷹道:“是。此議既是臣提出,臣自然義不容辭。”

武帝又喝了一口參湯,麵容一肅,緩緩道:“但你們此番前往江南,更重要的還是另一件事。”尉遲鷹何等機靈,腦筋一轉,道:“陛下之意,可是勸說南陳與我大周聯合共謀北齊之事?”

武帝臉上露出一絲微笑,道:“迎親事小,結盟事大,你與卓文靖前往南陳,可見機行事,南陳若仍存疑觀望之心,不妨再適當作些讓步。總之,要切記約請南陳出兵為第一要務,決不可輕慢懈怠。”尉遲鷹道:“是,請陛下放心,此中厲害關係,臣理會得,此番若無功而回,甘願以項上人頭抵罪。”

武帝滿意地道:“如此最好。小鷹,你很聰明,也很機靈,將這千鈞重擔壓在你的肩上,朕也沒什麼可擔心的。”頓了頓,又道:“至於迎親所需的一應物事,朕自會關照內務府。這些事你不必操心,卓文靖精明強幹,自會辦理妥當。不過,你們若一旦啟程,沿途不妨再留意一下江南防務,看看到底如何?”

尉遲鷹立時省悟,笑道:“陛下之意,是要臣預作準備,為日後一統大業……”

話音未落,武帝已經含笑打斷了他的話頭,悠悠道:“孺子可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