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思維導圖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預習和複習中的應用(3 / 3)

(3)思維導圖在課程複習中的應用。教師在課堂授課時,需要對上次或以往課程內容進行簡短的回顧和複習,起到銜接和過渡的作用。但“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的課時有限,授課內容較多,課堂上不可能花費很多時間按部就班地複習。若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進行回顧和複習,則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筆記是重要的一個環節。有效的筆記記錄應該由關鍵詞體現,但傳統的筆記記錄方式包含太多信息,關鍵詞淹沒在一堆相對不重要的信息中[1-2]。學生難於堅持采用傳統的方式記筆記,即使堅持記錄筆記,但在複習筆記時仍然效率低下。另外,傳統的筆記以線性方式表達內容,形式單一,不能很好地刺激和發揮大腦的聯想功能,思維導圖的發散性思維方式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學生隻需要記錄相關知識點的關鍵字,構成知識樹或知識網,將新舊知識結合起來,從而改變原有的認知結構,把新知識同化到自己的已有知識結構中。在複習思維導圖筆記時,通過對關鍵信息的瀏覽與聯想,在對整體信息重構的過程中,可有效增強記憶效果。

在學習結束或者備考階段,學生可通過繪製已學課程內容的思維導圖,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總結和反思。

5.結語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教學輔助工具,教師可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動態展現教學內容,總攬全局知識點,開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自學能力,增強學生的記憶力、邏輯組織能力和發散思維的創造力,同時提高學生整理知識等方麵的能力,為“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當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得到提高後,有利於學生將這一工具遷移至其他計算機課程的學習中。但是思維導圖也不是萬能的,其關鍵在於用厚積薄發的思路對各級知識點的聯係和結構進行提煉和整理[5],其應用更適合於有較多瑣碎零散知識點的認知學習,否則效果和作用很有限。另外,學生使用思維導圖,有一個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當使用者處於不熟練的狀態時,注意力可能主要集中在思維導圖本身的繪製和使用上,而不是關注在思維導圖所表達的內容上,因而使用效果並不理想。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快速地從不熟練狀態進入熟練狀態,仍是需要進一步研究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東尼·博讚,張鼎昆,徐克茹.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陳資璧,盧慈偉.你的第一本思維導圖操作書[M].長沙:中南出版傳媒集團,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

[3]路逍遙.思維導圖在國內的發展和應用[CP/OL].[2015(2015/4/22)].

[4]鄧瑞新.“C語言程序設計”知識構建的思維導圖方式[J].計算機教育,2011,(08):96-99.

[5]楊歡歡.思維導圖在《C語言程序設計》語法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2,(22):124-147.

項目來源:2014年三峽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青年項目(項目編號:1409)、2014年湖北高校省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