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導圖在國內的應用已經開展數十年,有許多企業、公司在應用思維導圖進行培訓、決策、召集會議等[3]。在教育領域的研究、推廣有所展開,如北京、廣州、上海和南京等地的基礎教育課程教學中,思維導圖早已由實驗逐漸進入常規教學階段。並且經過實驗,應用思維導圖的學生在學習成績和創新力方麵提高20%,老師真正體驗到這種特殊思維方式與教學相結合帶來的優勢[3]。大學層麵開展思維導圖學習實踐的學校以師範大學居多,其中的研究者多是教育技術係的教師,其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中小學課程方麵,如英語、化學等;其他高校的研究則是集中於英語等課程方麵,在計算機課程教學中全麵開展思維導圖教學實踐的學校還不多見[4-5]。
4.思維導圖在“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中的應用
在“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中,語法知識點多且雜,包括數據類型、運算符、表達式、順序結構程序設計、選擇結構程序設計、循環結構程序設計、數組、函數、指針、文件的輸入輸出等。教師在講解時,一般都按先後順序進行線性式講解,學生麵對紛繁複雜的語法知識結構,常常似是而非,概念模糊,學生學到後麵卻忘了前麵的知識,導致在上機調試程序時,因語法錯誤過多而失去學習興趣。這涉及三個主要問題:①如何合適、有效地向學生呈現知識的整體性和知識點之間的聯係;②如何合適、有效地預習未學的知識點;③如何快速、有效地複習已學的知識點。為應對這些問題,筆者嚐試用“思維導圖”的方法輔助強化課程教學效果。
(1)思維導圖在展現知識整體性和關聯性中的應用。首先,借助思維導圖,可以以“C程序設計”為中心主題總攬課程全局,也可以某一章節為中心主題,展現該章節的知識要點。思維導圖是該課程“指針”這一章節的主要知識要點,以“指針”為中心主題進行發散。其次,通過思維導圖中主題的折疊與展開,能夠較好地呈現知識之間的關聯,促進知識的結構化[5]。
(2)思維導圖在課程預習中的應用。課程預習主要指兩個方麵:一是教師在課堂開始時,對這次課程內容的簡單介紹;二是學生在課下對未學內容的自學預習。課堂開始時的課程內容簡介,主要由教師主導,而且不應占用太多課時。傳統的那種“提綱挈領”的介紹方法,雖然花費時間很少,但很難達到較好的介紹效果。采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可以快速準確地對本次課程內容進行瀏覽,在較完整地給出知識整體結構的同時,也對大部分細節進行說明。這一過程中,思維導圖是作為先行組織者呈現給學生的,讓學生有一個完整的心理預期,對後續深入講解知識內容起到輔助作用。
高校學生絕大部分不會主動在課前對未學的知識內容進行自學預習。但如果不提前預習,課堂上就很難達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在“C語言程序設計”這類知識點繁多的計算機課程上。教師有很多種方法,可用於敦促學生預習,比如常規的布置預習作業、布置引導性的思考題等方式。除此之外,也可讓學生對未學的知識內容繪製思維導圖。教師可提供一個初步的思維導圖讓學生細化,也可讓學生從零開始繪製。另外,也可讓學生分組協作完成,在協作學習過程中,思維導圖是很好的交流工具,每個人在思維導圖上不斷地進行討論、完善和補充,其協作學習能力得以提高,經曆頭腦風暴的洗禮,對知識結構進行有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