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整合探索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張衛東
摘 要: 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多媒體能將知識具體形象地展示給學生,使其能從中體驗形象與抽象的關係。整合既要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傳統教學優勢互補。在製作和使用課件時,應當以促進學生動腦動手,積極參與為著眼點,探索解決教學難點的最佳方案。
關鍵詞: 數學教學 信息技術 優勢互補 課程整合
信息時代的到來,對傳統教育產生很大的衝擊,為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了有利條件,也為課堂教學創新創造了契機。多種信息技術已經廣泛運用於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大大推進了中學教學改革的進程。如何提高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科學性,最大限度地發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效應,這就涉及“課程整合”的新課題。那麼,如何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機整合?筆者結合新課標下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實際,對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整合的基本原則,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優勢,整合的定位,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項進行了初步探討。
一、整合的基本原則
1.整合要凝聚高中數學教學發現、探索的精髓。
我們要利用信息技術把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勾勒出探索數學知識的思路,引導學生學會對數學知識的遷移,在知識的遷移中有所發現,再對新的發現進行探索,總結出數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的規律和技巧。這種整合,是以完成數學教學具體任務為目的,有意識地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教學。
2.整合應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原則。
在中學數學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並不是教師一人操縱鼠標唱獨角戲,而是通過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開學生的思路,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展開討論,自行解決問題,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唱主角,教師當好導演,誘導點撥,拋磚引玉。
二、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優勢
信息技術在中學各學科教學中都適用,但在數學學科的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更顯著。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以下三大優勢:
1.巧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數學課程的特點之一是內容抽象。因此,考慮如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做到生動形象,是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探索的主要課題。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正好解決了這個難題。
2.化靜為動,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多媒體能用具體形象的媒體展示給學生,使其能從中體驗形象與抽象的關係。教科書中的曲線、表格及在統計教學中采用的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呈現;采用計算機演示函數的變化趨勢,使學生能在實踐生活中體驗函數的存在,對開闊學生視野,體現發散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有較大的幫助。
3.豐富課堂容量,提高練習強度。
采用多媒體教學,教學容量比常規教學大。一節課的時間是有限的,一節課講授的知識也是有限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可節省出一定的時間。如在新授課結束後,總有一些跟進性的練習。若把這些題用電腦顯示在屏幕上,就會大大節省板書時間,從而增加教學容量,使盡量多的學生得到練習機會。在練習鞏固階段,運用媒體可相應設計一些闖關題,把枯燥的練習變為遊戲、競賽題,讓學生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