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整合探索(2 / 2)

三、整合的定位

1.與數學的學科特點相結合,突出數學的思維特點。

數學具有邏輯的嚴密性、高度抽象概括的理論,並大量使用形式化、符號化的語言。學習數學、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一個思維活動的過程。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領悟成為數學教學的特殊要求。因此,整合必須與數學的學科特點相結合。

2.與傳統教學優勢互補。

整合既要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又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傳統教學優勢互補。用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麥當勞來了,大米飯還要吃。”有的教師以為整合,就是每節課都要用電腦教和學,其實整合後的教學活動不應理解為整節課都是計算機操作或多媒體演示,不應忽視書麵表達和口頭交流,也不應忽視閱讀、計算和證明。

3.以服務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變輔教為輔學。

整合應清晰地認識到,信息技術是學生更有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智能的一種工具。強調信息技術要服務於數學學習,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工具。不要為技術而技術,要以服務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變輔教為輔學。我們經常看到有的教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做一個課件,雖然一節課很熱鬧,學生卻什麼收獲都沒有。教學活動應以建構一個學生樂學的情境為原則,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資源、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發展智能。在所開展的整合研究中,我們反對一節課一個課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課堂教學。隻考慮教師的方便,什麼課都搞成電腦演示,那麼將會適得其反。使用信息技術的出發點是利用好信息技術的優勢,促進學生思維,有利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

4.以不過多加重教師的負擔為原則。

整合能否成功,關鍵是看教師在教學中能否自覺運用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主要策略是:充分利用幾何畫板和“Z+Z”智能教學平台等數學教學軟件的技術和資源優勢,盡量即插即用、即時互動,盡量不做大型的、整節課播放的課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多彩,拿來、修改、整理;科組資源做到共享,各教師所用過的、整理過的教學資源都存放在校園網上,供大家選用。

四、整合需要注意的事項

信息技術在中學數學教學中要用在恰當的時間和適當的地方。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係統的使用,為我們進行創新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然而,用多媒體展示知識背景,知識點、輔助練習,隻是把教學內容展示給學生,它無法取代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思考問題,更無法取代學生的思維訓練。所以,我們在製作和使用課件時,應當以促進學生動腦動手、積極參與為著眼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多為學生創造思考的空間,善於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探索解決教學難點的最佳方案。

為此,我們在使用多媒體時,必須對此新媒體有充分的認識。任何一種教學手段的出現,都不是為了代替什麼,我們也絕不能全盤否定傳統教學手段的長處,而將多媒體的功能過分擴大。正確的做法應是用多媒體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加以積極創新,在先進教育觀念的指導下實現多媒體技術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整合,使其發揮出更大的效益。

參考文獻:

[1]查正軍.信息技術對中學數學教學的影響與作用[J].安徽科技,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