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Premier Wen:] 亦餘心之所向兮,雖九死其尤未悔。我將以此明誌,做好今後三年的工作。
[Interpreter:] 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I will not regret a thousand deaths to die. With this strong commitment, I will continue to devote myself to my work in the next three years. (2010)
(6)[Premier Li:] 這使我想起最近互聯網上流行的一個詞叫“風口”,我想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
[Interpreter:] To borrow a popular idea on the Internet that everyone stands a chance to fly when there is favorable wind blowing from behind. I believe with the tail wind generated by our “Internet Plus” strategy we will be able to bring Chinese economy off to a new level. (2015)
以上四則例子,其中例(1)、例(2)和例(3)中使用了四字詞,例(4)和(5)中使用了古詩,例(6)中使用了最新的流行語。
四字詞和古詩都是漢語語言的精華和特色體現。四字詞言簡意賅,音律優美。古詩,詩句工整對仗,講究韻律和修辭的使用,是漢語言的文化精粹,所以四字詞和古詩的翻譯有很大難度。而口譯實戰,加上現場的限時、壓力和信息量大的現實因素,成功將此信息譯成目的語,傳達給目的語受眾,更加要求口譯員的雙語知識必須達到一定的寬度和深度。首先,口譯員需要理解四字詞和古詩的字麵意思,以及源語發言人借用他們所要表達的實際意義和情感;其次,將其完整、準確地重新表述,傳達給目的語受眾。當然,四字詞和古詩所體現的美感、工整的對仗等可能在現場口譯中無法體現,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正如勒代雷教授在書中指出的:“……美不再是外部的現實,而是言語本身的美。語言B②不可能實現美學功能……”(勒代雷,2001:143)[2]
例⑴中的四字詞屬於固定詞組,即成語(謝小玲,2009:8-9)[5]。五個成語的意思不難理解,但五個成語連用,表達了朱總理為國為民做好工作的堅定決心和義無反顧的態度。現場的口譯員雖然沒有把成語的對仗、押韻等特色在譯文中體現,但其譯文已準確、完整地表達了朱總理的原話意思,例如其中使用的一些詞組:landmines or an abyss, blaze my trail, no hesitation and no misgivings, do all my best and contribute, devote all myself to ,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例⑵中的四字詞屬於自由詞組(謝小玲,2009:8-9)[5]。這些四字詞,是反映中國特色文化和政治背景的中國製造的詞彙,在翻譯時,按照字麵的意思直接翻譯,即“一個中國”(the One-China Principle);“九二共識”(1992 Consensus)③,可以被大多數的目的語受眾接受。如同劉宓慶教授在《口筆譯理論研究》中所說:“特別是口譯,要很快將SL轉換成TL④,沒有多少時間容許譯員修枝剪葉,因而常不得不‘就著原語說’,歐洲口譯界將這種現象叫做‘SL effect’原語效應,專業上稱之為對SL的最大容限(Maximum Tolerance to SL,簡稱‘MT to SL’)。”(劉宓慶,2004:227)[4]。同時,這種直譯提高了更多的目的語受眾對中國的國情和文化了解的興趣,拓寬了解的知識麵。
例(3)中的四字詞“單獨二孩”也是自由詞組(謝小玲,2009:8-9)[5],是反映中國人口政策的中國特有的詞彙。這一詞彙的翻譯,與例⑵不同,沒有運用對SL最大容限(Maximum Tolerance to SL,簡稱“MT to SL”)的原則(劉宓慶,2004:227)[4],而是用一個句子將其內在的含義表達清楚——若夫妻雙方有一方是獨生子女,並且第一胎隻有一個孩子的前提下,可以生育第二個孩子,即第二胎;但若第一胎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孩子,則不能生育第二胎⑤。這要求口譯員對於中國的人口政策——計劃生育政策和“二孩”政策,有清楚的認識,否則受到源語字麵表達的幹擾,無法將實際意思解析,並準確地傳達給目的語受眾,這也就是釋意理論強調的“脫離源語語言外殼”,傳達實際的意思和情感給目的語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