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人想借口德國威脅在波蘭的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作為他們幹涉的動機,這種主意德國政府自然是不喜歡的。……莫洛托夫承認,“蘇聯政府提出的理由,含有刺激德國人感情的口氣”,但是他要求,“鑒於蘇聯政府的困難處境”,德國人不要對這一點小事介意,蘇聯政府“不幸實在看不出有可能找到其他任何理由,因為蘇聯以前從來沒有為它居住在波蘭的少數民族同胞的困境操過心,目前的幹涉,對外界總得找個借口,以言之成理。”(上海譯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47-48頁)
找到了“理由”,師出有名,就可以開始軍事行動了。《二戰史》接著說:
9月17日清晨,俄國以大批裝備精良的部隊開始侵入波蘭,幾乎不曾遇到什麼抵抗,在一個星期之內挺進了大約一百五十英裏——差不多到了寇鬆線。駐在東部各省的波軍在9月的第三周中潰不成軍,俄國人的進攻完全出乎波軍的意外。俄國人散發的傳單上印有德軍進攻範圍的地圖,以渙散波軍的士氣,入侵者還造謠說,他們是來打德國人,而不是來打波蘭人。(前引書,第52頁)
蘇聯副國防人民委員庫利克1939年9月21日向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報告前線狀況說:“1.紅軍轉入進攻時,波蘭軍隊士氣一落千丈。除邊防部隊、民團和總司令部領導的撤退部隊所進行的零星抵抗外,紅軍幾乎沒遭遇任何抵抗。2.俘獲大量普通士兵和軍官。……4.大部分居民情緒高昂地迎接紅軍。但在大城市中,特別是斯坦尼斯拉沃夫,知識分子和商人對紅軍的態度比較冷淡。5.在與羅馬尼亞接壤的紮列希基市鄉獲了一家銀行,其中有沒運走的部分貴重物品和紙幣。在那裏還繳獲了一輛準備開往羅馬尼亞的裝滿錢的汽車。……7.由於我們推進速度快,所以除幾座小橋外,鐵路網橋梁都沒被破壞。……”(沈誌華主編《蘇聯曆史檔案選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19卷,第137-138頁,本書以下簡稱《蘇聯檔案》)
蘇軍的進軍如此順利,第一個原因是波蘭正在以全部力量抵抗從西線入侵的德軍,還有一個原因是波蘭方麵沒有把蘇軍看作敵軍。波蘭利沃夫城防部隊司令西科爾斯基準將1939年10月20日在俘虜營寫給蘇軍烏克蘭方麵軍司令員鐵木辛哥的申辯信中說:“您肯定相信,我們徹底履行了我們作為士兵的天職,與德國侵略者進行了鬥爭,同時,我們也以相應的形式執行了波蘭最高統帥部的命令,沒有把紅軍看成是作戰的對方。”(《蘇聯檔案》第19卷,第186頁)波軍沒有把蘇軍看成作戰的對方,蘇軍卻是把波軍看成是作戰的對方的。俘虜了數以萬計的高、中、低級軍官,包括將軍,幾個月之後,他們就在卡廷森林被秘密處決了。
這件事一直不為人們所知。1941年6月22日德國進攻蘇聯。7月6日德軍攻占斯摩棱斯克。1943年4月13日德國人宣布:在斯摩棱斯克附近卡廷森林中發現大片波蘭軍官的墳墓,共找到4443具屍體。從此卡廷屠殺案就為世人所知。蘇聯方麵卻一直抵賴,說這些人是德國人在占領斯摩棱斯克期間殺害的,甚至後來還在那裏立碑,說這是“1941年蓋世太保殺害的波蘭軍官之墓”。直到1989年蘇聯才承認了凶手是蘇聯內務部。後來葉利欽、普京都以俄羅斯總統的身份為此事向波蘭道歉。
可是亞納耶夫決心把抵賴堅持到底。他在書中說,一部名叫《卡廷》的電視片是“臆造”,“與納粹的說法完全一致”(第130頁)。不過他稍微作了一點讓步:如果說蘇聯處死了波蘭人,那也是該死的罪犯。他的說法是:“我們要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身處蘇聯領土的波蘭人裏,也有一些人對蘇聯公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可能,內務人民委員會的工作人員把他們處了死刑。”(第131頁)這個說法能夠成立嗎?他們是俘虜,被集中關押在俘虜營裏,有武裝看守把他們和蘇聯公民隔離開來,他們有什麼可能“對蘇聯公民犯下滔天罪行”呢?而且不是少數幾個人,而是成千成萬的人!
這本書中還說,關於這卡廷案件,“戈爾巴喬夫分子‘曆史學家’偽造的那些‘文件’從政府的特別檔案中‘失蹤’了”。(第131頁)我不知道“失蹤”了的偽造文件是些什麼。但是我知道沈誌華主編的《蘇聯檔案》第19卷有一個“蘇聯進軍波蘭與卡廷事件”專輯(第99-398頁),整整300個頁碼,共收檔案89件。現在中國的普通讀者都很容易看到了,擔任過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蘇聯副總統的亞納耶夫,如果願意調閱,應該是隨時可以辦到的,不知道他是不是看到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