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和林希翎的交往(3 / 3)

從黃子琴筆下知道,林希翎的情感世界也不安定,年輕時曾是一法國影星的“粉絲”,後來到法國遇到個也叫此名的洋人,竟與那人過從過密,以致把那人的家當作自家,反而鬧得並不愉快。她在“人大”時已與胡耀邦的秘書相戀,未能成婚卻雙雙都成“右派”,15年牢獄後出來當年,又被同廠技術員愛上,她為了反擊監獄長要她“斷子絕孫”,毅然與其結婚並且連生二子,這下後繼有人了,卻因夫婦二人思想及生活差距太大,她又根本不會也不慣於居家過日子,婆家又因有了這麼個兒媳婦,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丈夫兒子更深受其害,最後隻得在去香港後協議離婚了事。她在到香港去台灣時,又與一個“無名氏”作家過從過密,一度也談婚論嫁了,隻是後來也不歡而散。她有位校友、難友也鍾情於她,托我為之牽線搭橋,她曾讓兒子住過他家,自己回國後也相互接觸過,但後來也不了了之。她明明是與胡耀邦的秘書相戀過,但她晚年非說自己與胡本人有什麼“忘年戀”,黨內正有人攻擊胡與她有“曖昧關係”,她竟主動為人提供口實。

世人常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林希翎當然不是完人,但她怎麼說也是個好人,是個正直、善良、豪爽、熱情、頑強、堅定之人,可惜她生不逢時,正如她的忘年好友胡耀邦所言:“像林希翎那樣,過早地卷入政治鬥爭是不利的。當有人攔路時,她隻顧與指路的人吵架鬥爭,忘卻了繼續前進的目標。”(引自《大右派林希翎》前言)看來他也為她深深惋惜,她卷入政治太早太深也太久了,幾乎將自己的一生都消耗在“吵架鬥爭”中了,結果恰恰忘了以致丟失應有的目標。

不論她是否完人或隻是個好人,都留待後人和曆史去研究評定吧,我隻想說她和林昭、張誌新等一樣,都已在中國現代曆史特別是政治思想史上,留下了她們濃墨重彩又閃光的幾頁,正是她們這幾位學友、戰友和難友,為了追求和維護真理,奮不顧身並堅持到底,以致遭受了極大地苦痛摧殘,林昭、張誌新等都被慘殺了,林希翎卻僥幸又不幸地活了下來,實際上承受了更長久的精神折磨,卻又始終矢誌不移,她們都不愧為現代的聖女,同時又是中國政治祭壇上的犧牲者,都如魯迅所說,“我以我血薦軒轅”了。林希翎雖未流血,卻比林昭、張誌新等流了更多的淚,並且直到她生命終結,雖然竭盡全力搏鬥一生,卻沒過上一天自己追求向往的好日子,隻充當了一場又一場人間悲劇的女主角,並且從上世紀50年代到新世紀當代,是幾十年下不了台的“主演”,因此也成了“名角”,這就為曆史留下了永遠的歎惜,更有不盡的思索和探究,如何才能不再上演這種慘痛的時代悲劇!

(責任編輯蕭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