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利潤薄、技術含量低的校服其實是培養學生審美的第一站,“好設計+好製造”不能隻看眼前利益,優質的校服對於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就如同“滴水穿石、潤物無聲”。
TAweekly:研究中心目前已經與哪些學校展開了合作?我們的校服設計是從哪些方麵做到針對學校特色的?
劉琦:2010年,受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服裝學院開展了學生裝(校服)領域的專項研究,並發布了一係列設計成果。當時的理工大學附屬中學也在尋找一套與其教育理念、學校特色符合的校服。從2012年起,北服不僅為理工附中進行了全係列校服設計,以及校服成品的製作和發放。從款式上看,理工附中的校服不僅合體,而且采用流線型分割。用料方麵,夏季校服在第一年采用兩種麵料,一種是傳統的滌棉混紡麵料,另一種是運動品牌常用的“cool free”高性能純化纖麵料。經過學生的穿著體驗,第三年全部統一為後者。這種網眼麵料通過網孔結構組織、後整理技術,吸濕排汗性能更好,采用針織織法經編而成,不僅牢固,還能承受高強度的拉力和撕裂,價格並不比滌棉貴。另一套已投產的是為育鷹小學設計的校服,這所學校是國防教育特色學校,在設計上采用了海軍迷彩數碼印花,並針對小學生的特點,專門設計了適合他們的麵料以及迷彩印花圖案,配色更鮮亮活潑。
TAweekly:雖然一些重點學校在校服的款式和製造上已與國際接軌,但更多的學生還是穿著“麵口袋”,問題出在哪個環節?
劉琦:運動款校服為什麼不好看?因為太不合體了,廠家圖省事兒,衣服一味往大裏做,來減少調換率,合並尺碼以減少庫存;家長認為校服性價比不高,也習慣給孩子訂大碼校服。校服與知名的運動裝品牌,區別就在於版型和合體度上。以理工附中為例,雖是運動款,女款卻要做到收腰,是X型的,男款是H型的。我們在版型上進行了多次調整,使其既能滿足有一定合體度的需求,又能保證大多數孩子可以穿著三年的需要,這是建立在大量的數據研究基礎上的。版型做得好看,合體度的把握與否是校服企業的事情,而不要穿得太大則需要學校的管理和家長的共識。
TAweekly:怎樣才能把運動式校服做得好看?
劉琦:如果校服要做運動款,就把它做成比較專業的運動服。校服應該像市麵上的運動產品一樣加入更多的時尚元素,比如色彩的搭配、拚接的曲線,特殊細節的處理都可以在實用的前提下,提升品質感。但這不等於把校服時尚化,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對“時尚”比較敏感。校服時尚指的是能夠代表校園文化,體現學生生活特點的服飾。另外,價格也有一定的影響,好的麵料和製作工藝,與價格也是掛鉤的,對校服價值的認識需要多方的統一。
TAweekly:在設計和生產上,校服與其他品類有何不同?這對校服企業又有哪些挑戰?
\
劉琦:首先,校服的使用者、購買者和決策者是分離的,學校推薦供應商,學生穿校服,家長掏錢,一件校服,做到大家都滿意很不容易,學校在要求設計新校服的時候,甚至內部意見也不統一。另外,多年來形成的價格體係,及教育部門對生產企業的要求,校服的價格比其他同類服裝都要低,如果不是偷工減料或者單款數量極大的話,利潤空間極低。看似每年都有大量的團體訂單,但為了隨時的增補需要,企業需要備大量的庫存或投入專門的生產線才能滿足。我們曾參觀過一家南京的校服企業,老板說,做校服有20多年了,但前幾年才開始真正賺錢,之前的投入一直在流水線的建設、麵料和成衣的庫存上。校服企業需要有責任感、使命感,先不怕虧錢把事情做好了,才有可能掙錢。
TAweekly:現在也有一些關於中式校服的呼聲,您怎麼看?
劉琦:中式校服仍在探索階段,但審美是從小培養起來的。中式校服既要有中國特色,又要便於現代學生穿著活動需要,這是個新的設計課題。隨著“新中裝”走紅,我們認為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服也是大勢所趨,但從現有水平達到與國際水平接軌需要一個過程,從國際水平走出中國特色又是一個更高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