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才女”林徽因在12歲時身著培華女中校服的一張老照片走紅網絡,無數網友被那時氣質清麗,又不失民族特色的中式校服所傾倒,一大批“懷舊派”跟風拍了不少民國製服風寫真,卻也難以複製當年的脫俗風采。
業內人士傳說,青春電影《匆匆那年》開拍前曾聯係國內的一些知名設計院校和設計師尋找符合電影時代背景的校服設計,後來出現在電影中的校服怎麼看都有些北京四中的藍白運動校服的影子。
校服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擁有截然不同的麵貌,民國風的校服固然美,但不符合當下的時代特點;日韓校服固然時尚,但不符合中國國情。父輩與子女穿著“同款”校服上學的現象在中國太常見,被時代深深烙印的校服看似很難創新,但這些都不應該是其一成不變的理由。
製服是消費社會的一種“硬時尚”,是一種“帶有強製性和穩定性”的時尚。的確,校服作為職業裝的分支,從來也不是一個必須要走在潮流尖端的服裝品類。但在得體的前提下,以彰顯青少年活力形象為出發點的時尚化款式正是當下的校服市場需要的設計方向。(黃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