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明星配音也是個極為普遍的現象,由美國“夢工場”打造的《怪物史瑞克》係列,兩部都取得了空前的票房佳績,其中有大牌配音卡梅隆·狄亞茲、邁克·邁爾斯、艾迪·墨菲、安東尼·班德拉斯的功勞。
事實證明,豐富的表演和人生經曆,是成就一個好的配音演員的必要條件。上海電影譯製片廠的著名配音演員孫道臨老師就曾經演過電影、排過話劇、搞過朗誦,而中央電視台的董浩、劉純燕等人則是有做主持人的經曆。
當然,每一部進口影片在選擇明星做配音演員的時候也要充分考慮到他們的聲音特點和表演能力,不能一味地衝著他們的知名度而去。
2、成立配音協會,實行“經紀人製度”
由於中國尚沒有配音協會,所以一些製作機構直接找到個人去配音,往往把價格壓得很低,這是目前譯製片配音質量低下的重要原因。想要解決這個情況,首先,中國應當成立自己的配音協會,作為中介,為製作機構提供高素質的製作人員,為配音人員提供業務保障和經濟保障。這樣既能保證譯製片的質量,又能實現最佳的資源配置,對譯製片製作的各方都是一件好事。還有人曾經指出,實行“經紀人製度”,將演員完全投身於市場競爭當中,有了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機製,演員們的表現自然就會轉好。
3、學術研究和專業獎項
應該設立更多的譯製片配音獎項,以此鼓勵配音人員。金雞獎、百花獎的優秀譯製片獎已經取消了,現存的華表獎的優秀譯製片獎,卻更像是優秀進口影片獎,獲獎的都是大片,而不是那些真正的靠配音和譯製出彩的影片。改變這一現狀,可以為譯製片配音的改善創造條件。
時代的變遷導致了譯製片工作外部環境的變化,但隻有將配音當作一門藝術來對待才能製作出適合觀眾口味的譯製片。另外,譯製片配音的再度繁榮還要依賴業界、學術界和管理者的通力合作,從而給譯製片配音創造更大的生存空間。
參考文獻
①黃文傑、王倩,《配音市場:轉型期利益博弈》,《新民周刊》,2003年第49期
②文廣傳媒——娛樂在線,《從鼎盛到衰退·配音世界的昨天和今天》,2006-06-03,http://www.peiyin.com/2005/Article.asp?articleid=1618
③祁建,《電影配音為何逐漸遠離觀眾》,《中國民族報》,2004年09月17日第005版
④王璟,《幕後盤點:從明星配音到配音明星——譯製片情結》,《新浪網》http://ent.sina.com.cn
⑤中央電視台國際部,《論譯製片的原汁原味》,《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1.3
⑥張子揚,《譯製片研究委員會工作的實踐與思考》,《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1.7
⑦李南:《影視聲音藝術》,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年
⑧上海電影譯製片廠,《魅力人聲》,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⑨伍振國:《影視表演語言技巧》,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
⑩姚國強,《影視錄音——聲音創作與技術製作》,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
(作者: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08級碩士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