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官都由兵部管轄,故而張鶴鳴接著回答道:“回稟皇上,忠毅伯現人在靉陽,而且微臣也接到下邊的奏報,說當初遼沈之戰前忠毅伯他曾給袁應泰上書,提醒他建奴將要攻擊的城池以及掌握了的敵人運糧路線。袁應泰不但置之不理,反而大加斥責,令能征善戰的殺虜軍不得踏出靉陽一步。若是遼沈之戰時,袁應泰能準許殺虜軍出戰,並按照忠毅伯策略先襲其糧道,那此刻遼陽、沈陽城豈會落入敵手”?
“竟還有此等曲折之事?為什麼沒有人上奏朝廷?”年輕的朱由校簡直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想破了天也想不明白這個袁應泰為何對陳駿德的提醒反應這麼激烈。而且這事今天要是自己不問,估計也永遠不會有人提起了。
麵對皇帝的質問,張鳴鶴卻是默然無語,不是他不知道實情,而是現在的他,還有他身後的靠山還不具備與這個如日中天的東林黨叫板的實力。但是他不說話,可有人得發出聲音了。此人便是一直力挺陳駿德的英國公張惟賢,正所謂收人錢財替人消災,張惟賢已經收到了陳駿德送來的貴重禮物,而又都勳貴一脈,並且他還這麼會來事,自己不幫他說話都對不起良心。
張惟賢現在是什麼都不怕了,萬曆皇帝給了他一件能一定乾坤的權力,是臨終前萬曆皇帝對文臣的最後的鉗製手段。故而回起話來也是底氣十足,看著東林黨的那些處在爆發邊緣的官員們開口說道:“回稟聖上,忠毅伯為人不徇私,不結黨,向來都是敢於仗義執言,故而就得罪了很大一批人!而且加上曾被人汙蔑為叛徒,雖朝廷後來為其正名,但是總有些人對於朝廷的旨意有些看法”!
“看法?忠毅伯之事是小魏子親眼得見的,又有熊廷弼的奏章為證怎能是假?似他這等朝廷良將,豈能受小人汙蔑!日後若是誰再以這個為難忠毅伯,朕決不輕饒!想想看,不若讓忠毅伯來巡撫遼東,以他對建奴的戰績來看,收複河山指日可待”!
天啟皇帝話音剛落,左光鬥便出言道:“皇上,忠毅伯陳駿德確實頗具將才,其賬下的殺虜軍也是作戰勇猛,但是都是小規模的戰鬥,而遼東大戰兵將動輒數十萬,恐他駕馭不得。語氣這樣不如派一些老成持重的文臣前去指揮,畢竟遼東之地乃是至關重要的”!
“臣舉薦兵部左侍郎王在晉為遼東巡撫”!
“臣等附議”!
東林黨一出馬就是人多勢眾,不一會的功夫,朝廷有一大半的官員全都站了出來,這讓舉薦王化貞的張鶴鳴十分的尷尬,可是張惟賢丟人都丟習慣了,毫不在意的開口道:“聖上,正如左禦史所說,忠毅伯確實資曆不夠,難當大任。不若讓其統一地之兵,而眼下遼東總兵官已然戰死,由忠毅伯接任想必是名至實歸的”!
天啟皇帝對於張惟賢的提議也很感興趣,自打魏忠賢從靉陽城回來之後,他可是將陳駿德的事事無巨細,打聽個清清楚楚。又是對照那副陳駿德的畫像,看著這個跟自己同齡的伯爺,天啟皇帝可是十分的敬佩。當然了僅限於軍事,若是比起他引以為傲的木活手藝,天下無人能出其右!
可是在天啟皇帝還沒來得及應是的時候,一個聲音突然出現在太和殿裏。“忠毅伯並無戰功,故不能升遷!更何況遼東總兵乃是要職,豈是他一個娃娃能夠擔任的”?
天啟皇帝這就不樂意了,這不明顯指著和尚罵禿驢了嗎?隨即板起臉來訓斥道:“朕與忠毅伯同齡,愛卿的意思是朕也不稱職嗎”?
就在那個大臣跪地磕頭認錯之時,天啟皇帝不耐煩的下令道:“好啦,熊廷弼為遼東經略,王化貞為遼東巡撫,至於忠毅伯,即可召他入京,朕要好好看看這個少年伯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