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太監內鬥 王安之死(1 / 2)

這次早朝後,朝廷明文下旨遼東高級官員的任命,同時也要求忠毅伯即刻入京麵聖。而已經被罷了官的熊廷弼人還在湖廣江夏老家那釣著魚呢,趕到京城也得有一段時間。而且似這等封疆大吏,出征前皇上是一定要賜宴踐行並交代一番,更何況於情於理也得給受了屈之人些許安慰不是?朝廷做的姿態也是很足,下旨斥責,並對那些彈劾熊廷弼的禦史言官都罰俸一年為懲戒,借此平複熊廷弼的怨氣。

而東林黨之人也都是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大肆的上疏彈劾齊楚浙黨的官員,將遼東兵敗之禍全然歸咎於到他們身上,包括之前導致熊廷弼的罷官歸鄉的禦史言官姚宗文、張修德、顧慥等人,以及被稱為四凶的兀詩教、趙興邦、官應震、吳亮嗣等。這時節朝廷裏每日沸沸揚揚,好不熱鬧。但是天啟皇帝專研木活正在要緊之時,根本無暇顧及,任由奏章擺在高高的龍書案上,由這個並不識字的司禮監秉筆太監魏忠賢來處理。

而魏忠賢也是不能放過這個機會,東林黨瘋狂的進攻仿佛是將這些人推向他的懷抱一樣,再加上齊楚浙黨的領袖方從哲自顧不暇,魏忠賢便是來者不拒,皆是收到了自己的門下。市井出身的他雖然不懂什麼叫做政治鬥爭,但是他知道打架的時候人越多越好。便自持有天啟皇帝的寵信,對上疏彈劾之人大加斥責。

魏忠賢現在可是風光無兩,在皇宮中儼然成為說一不二的人物,而且最近他還和天啟皇帝的奶媽客氏打得火熱,雖然也是虛龍假鳳,但是也讓他體驗了一回作為男人的尊嚴。人一旦有了權力之後,就會變得自我膨脹,這個苦了半輩子的魏忠賢也不例外。此時的他決不能允許有人奪了他的權勢,壞了他的好日子!但是事與願違,就在魏忠賢為了他的美好未來努力奮鬥之時,他的幹爹大太監王安居然聯合禦史方震儒上疏彈劾,使得皇帝斥責了自己,又將客氏趕出了宮外。

原本魏忠賢還想給自己的幹爹養個老,送個終啥的,是否真心不得而知,但是他確實有想過。而王安的行為讓魏忠賢感到一種憤怒,一種像是被人出賣了的感覺,雖然自己還沒有來得及報答以往的恩情,但是你王安急不可耐的想要搞死自己,這便就是觸及到了這個有偉大抱負太監的底線了。所以魏忠賢決定搞掉自己的幹爹,也算是另一種為他送終了吧。但是魏忠賢心裏清楚,若是沒有了客氏在皇帝麵前幫襯著,他自己絕對是鬥不過服侍了三位皇帝的幹得王安。事關利益,在這個時候一切情義便都化為泡影。

也是王安命數該絕,第一,天啟皇帝離開了魏忠賢與客氏兩個人以後是寢不能安,食不甘味。主要是他每每完成一件工藝超高的木匠活之後,再也見不到魏忠賢那種吃驚到昏厥的表情,還有再也感受不到客氏像小時候那樣滿是情意親吻自己的溫柔。最後這股風傳到了宮外,被客氏知道了竟然又溜回了宮裏,每日與魏忠賢除了陪伴皇帝以外,就是早晚設計謀害王安。雖然大臣們依舊上奏,但是天啟皇帝卻是怎麼都不答應了,反正軍國大事都由你們做主,作為皇帝的他就一個要求,留下這兩人,自己安心做木匠活;而第二,宮裏頭的一個太監王體乾也想進司禮監,但是王安知道此人不是什麼好東西,一直攔著他的仕途。作為一個太監,除了想多撈點錢,進司禮監還能有其他的念想嗎?在他的眼中這就猶如殺父奪妻之仇,他王體乾絕對不能咽下這口氣。而對於斷了這個他畢生願望的王安,王體乾果斷的投入了魏忠賢的懷抱。

於是乎這三個人輪流在天啟皇帝麵前說王安的壞話,剛開始說一些什麼當初王安幫著李選侍欺壓皇帝,並且也是他的提議才讓天啟皇帝受李選侍管製虐待。但是對此天啟皇帝根本就不屑一顧,每每聽到這樣的言論都是不理不睬的。雖然他沉迷於木匠活,但是他也不傻,王安對他的好,包括對他的父皇都是百般維護,他都是看在眼裏的。最後還是魏忠賢一招致命,說王安不滿皇帝做木匠活,每日大放厥詞,說皇帝不務正業,最可恨的是居然說皇帝做的工藝品狗屁不如。

這一下便捅了馬蜂窩,天啟皇帝什麼都可以忍,這是他小時候寄人籬下養成的習慣。但是對於藝術是絕對不能做出絲毫的讓步,也就是這一句話最後惹得天啟皇帝怒而下旨,將王安降職,由王體乾接任司禮監掌印太監之職。魏忠賢則趁機盡斥王安名下心腹太監。這回宮裏頭沒人再敢說三道四。一番動作之後,魏忠賢的權勢保住了,客氏也不用再被出宮了,王體乾也如願的進了司禮監,一片皆大歡喜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