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少城市開始推行中小學“劃片入學”政策。本刊記者調研發現,這一政策對堵住“遞條子”、“送票子”的擇校現象能起到積極作用,受到不少家長的歡迎,不過也引發出越來越明顯的“拚房子”現象。
專家認為,應加強相關配套改革措施,更加有效地推動教育均衡化和公平化。
多地加速推進“劃片入學”
今年2月份教育部下發文件要求,到2015年,全國19個大城市所有縣(市、區)實行劃片就近入學,100%的小學劃片就近入學;90%以上的初中實現劃片入學。目前,這一政策正在加速落地。
北京市4月18日出台的《關於2014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取消“共建生”,“幼升小”免試就近入學,“小升初”實行單校劃片或多校劃片入學。
上海市教委已於去年底下發《2014年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明確規定上海將堅持公辦義務教育學校全部劃片“免試就近入學”原則。
重慶市也從2013年起,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小升初”選拔性考試,任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得擇校亂收費。
今年上半年,天津市還將出台具體的改革方案,推進學區製和九年一貫製對口招生,取消各類初中招生選拔性考試等。
本刊記者采訪了解到,不少教育界人士和學生家長對劃片入學的政策表示歡迎,認為這樣可以有效堵住“遞條子”、“送票子”的教育不公平現象。
濟南市長期以來實行100%小學劃片招生,100%初中學校采取學區內對口小學整體直升,中考優質高中學校計劃內招生數額的80%作為指標生分配到各初中學校。
“中考錄取中先錄指標生,再錄統招生,後錄擇校生,指標生隻要不低於全市普通高中最低錄取提檔分數線,高中就必須按照指標生計劃錄取。”濟南市教育局副局長王品木說,這些“組合拳”措施大大降低了擇校“收益”,緩解了“擇校熱”。
在北京市昌平區一家生物醫療器械企業工作的任先生說,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入學、減少特長生招生的政策總體是個好消息,不用再逼著孩子“上奧數、學樂器、練體育”,也讓相對弱勢的家長感到相對公平。
一些教育專家認為,教育綜合改革當中最容易也最需要突破的是中小學升學政策,北京市教委近半年來推出係列改革措施在全市倡導學區製,有利於教育公平。
教育資源不均推高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