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葉向高草擬了聖旨,派人送去司禮監後,便急急匆匆的出宮,和臨時召集來的東林黨諸人會合討論。
聽到王化貞要被朱由校調到朝鮮時,東林黨人皆是一驚,他們都沒想到他們原來的設想會出現意外,王化貞竟然不能和熊廷弼爭權了。
實話,自從之前東林黨人在熊廷弼起複一事上落了麵子,他們就一直把這事情記恨在心。
雖然表麵上,他們沒有顯露出來,但是暗地裏,這些東林黨人可是一直在等待機會,想要找回麵子報仇,所以這次王化貞的橫空出世,就給了他們機會了。
然而沒想到,原本指望靠王化貞和熊廷弼爭權,再幫他們東林黨人把遼東的控製權奪回來時,王化貞卻出乎意料的要被皇帝調到朝鮮去了。
對此,眾人雖然吃驚,但並沒覺得這件事情背後是被人坑得,他們都往好的方麵去想,隻以為他們捧王化貞太過,這才讓皇帝朱由校動了愛才之心,調王化貞去朝鮮的。
畢竟,按照熊廷弼提出的三方布置策略,朝鮮也是要出重兵給大明造勢的,而聯絡朝鮮的官員也早就帶上相關文書啟程去朝鮮了。
現在,恐怕是皇帝認為派的人不保險,又或者擔心其他原因,眼見王化貞被傳得能力出眾,這才動了愛才之心,既為考驗王化貞,也為提拔他。
畢竟,朝鮮自從薩爾滸戰敗,他們所派兵馬基本全軍覆沒後,這次大明再讓他們出兵,難免會有些問題,這時候派一個更有能力的人去,才更能讓朱由校放心。
實話,知道王化貞會成為朝鮮方麵的一路元帥,東林黨內眾人都是十分高興的,畢竟,這意味著他們東林日後可能再也不會因為無軍功而蒙羞了。
隻是,對比遼東和朝鮮,他們心裏就不平衡了。
無疑,若是掌控遼東,那在日後得到功勞方麵,遠比掌控朝鮮,大得多,而且也更能彰顯功績。
好在,王化貞不管是在遼東,還是在朝鮮,對於東林黨內都是喜事,所以雖然黨內有些失落,但有葉向高等人的理解勸,這件事情總體上也是和平得到東林黨眾人的支持的。
因此,考慮到日後王化貞在朝鮮會有不少困難,所以東林黨內改變了他們原先全力支持王化貞在遼東奪權,各種打壓熊廷弼的計劃,轉而全力支持王化貞在朝鮮立功了。
而打壓熊廷弼方麵,隻能被他們擱置了,一方麵,因為支持要去朝鮮的王化貞,東林黨也跟難集中多少精力在遼東;另一方麵,也是因為東林黨內沒有其他的人,能看出有能力在遼東和熊廷弼奪權。
一場完全避免了熊廷弼被針對的東林黨內議,就這麼結束了,張璟不知道,他的這般插手,讓東林黨完全往好的方麵想,最後做出這麼多改變。
總之,幾日後,張璟聽到朝廷下令,升戶部右參議王化貞為右僉都禦史,加兵部侍郎銜,讓他從廣寧率一千兵卒,沿海路,乘船中途轉道山東,最後到達朝鮮,經略朝鮮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