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自由鳥”的主要客戶群是都市白領。這一塊市場競爭者眾多,如何實現差異化競爭?
A:差異化競爭,並不是說當別人已近進入甚至統領這個市場的時候,我不再做這個東西。而是說我可以做更細分的市場。在市場學裏,沒有“獨立市場”的概念,隻有一個“大市場”。你要通過精準定位,找到你的消費者是誰、他在哪等5w。其實“自由鳥”不是在賣服裝,而是在服務一幫人。
消費者不隻存活在數據裏
Q:在市場調研方麵,“自由鳥”有哪些獨到的做法?
A:自由鳥的做法是很特別的。自由鳥不僅是發現需求、研究需求,更多的是貼近需求。可能我會跟客戶生活一段時間,近距離了解其生活形態,尋找其產品需求,而不僅僅是但從數據、理論或資訊上去了解,因為很多內在需求往往是客戶無法用話語表達出來的。自由鳥做產品調研,就像室內設計師為客戶量身打造設計方案一樣。
Q:如何通過數據以外的手段,準確把握消費者需求?
A:我們的消費者不隻存活在我們的數據表格、文案文件裏,他們是真正“存在”的。我們會考慮他們到底是怎樣的人,會要求工作人員找出類似“自由鳥先生”“自由鳥小姐”這樣的人,去探訪他們的生活。每個員工都會穿著我們的產品,並且他們的體驗反饋都會被收集起來,以便改進。
在找設計師的時候,我們首先不是看履曆,而是問他:“你喜歡的是什麼?”第二則是要求他在應聘之前,把自己的衣櫃拍下來給我們看。第三,我會問他:“在自由鳥打造的產品裏,你覺得有什麼是消費者不會喜歡的?”用這種方式來落實前麵所說的“貼近需求”,因為設計師本身就是一個鮮活的人。自由鳥一直在用“設計師品牌”的理念來打造產品。
我們有三十幾個設計師,每一條產品線又專設一個總監,統領這一條產品線的整個設計、製作和生產流程。因為這個總監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自由鳥先生”,在我們的考核裏麵,他是理性而富有創造力的,所以我們會賦予他這個權力。我們的設計部,關鍵不在規模大小,而是讓一位優秀設計師的思路貫穿整一個產品線的工作流程。
Q:這種方式可以幫助決策者聽到一些具體而感性的聲音?
A:其實服裝文化是一種感性文化,一件衣服好看與否完全因人而異。但對於公司的運作來說,是容不下過多的感性的。而自由鳥正是感性與理性的交集體。如何平衡這兩種聲音?方法就是,讓大家把兩種聲音都說出來。自由鳥在管理模式上一直堅持“短平快”,每一個員工的想法都可以獲得聆聽和尊重。在暢所欲言的討論中,感性與理性也就實現了相對平衡。
Q:二十年來,自由鳥一直堅持“零庫存”。這背後有何秘訣?
A:這個“零庫存”不是真的“零”,而是在0.5%左右的一個可忽略的數字。早在二十年前自由鳥已經在做這個事情,深入地了解老客戶的需要,根據他們的需求調整產品開發,再去代入一些新的信息。在整個數據魔方裏,老客戶本身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基數,再加上新文化的融入,新客戶也會開始認識自由鳥。
“零庫存”其實是由文化延伸出來的精準的向量。控製“零庫存”的關鍵,在於戒除浮躁心態。做服裝容不下半點浮躁。它不像畫畫,一幅畫就可能讓你功成名就。做服裝更像苦行僧,你需要恪盡本分地傳達信息,而不是因為去年銷售額上漲了多少,今年就準備要開辟新的盈利點。我們不是不在乎業績,隻是我們更重視向世界傳達一種文化,這一營銷思路本身就會影響到庫存。這兩個話題看似不相幹,其實有著密切的聯係。我們不會預想“我們的銷售額應當每年遞增5%”,我們隻是想著傳達什麼樣的文化、傳達麵有多廣,由此來決定生產多少產品。我們能夠保持“零庫存”的原因也在於此。我們不會因為浮躁的商業社會而改變自己的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