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財政部門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管理的幾點思考(1 / 2)

金融與投資

作者:龍海媛 黃國輝

一、增強三個意識

一是增強民本意識。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就是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與人民共享。實行社會保險製度正是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它作為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舉措,是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一民生目標的有力保障。財政部門要始終站在以人為本、改善民生的高度認識社會保險工作,積極主動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管理。

二是增強責任意識。社會保障關乎國計民生,社保基金是老百姓的救命錢、養命錢,能否有效管理好社保基金,規範基金征繳、支付和投資行為,落實好廣大群眾的保險待遇,確保基金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事關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維係社會穩定大局。因此,財政部門要切實擔負起政府賦予的重要職責,努力推進社保基金管理的法治化、規範化、科學化,不斷提高基金監管水平,促進各項社會保險事業健康發展。

三是增強廉政意識。當前,社保事業快速發展,基金規模不斷擴大,但基金管理製度還有待健全,已有的製度執行落實不夠到位,基金管理的技術手段還有待改進,貪汙、擠占、挪用社保基金的情況時有發生。加強財政部門廉政建設,健全監管體係和防範機製,堅持以製度管人管事,是確保基金安全的有效保障。廣大財政工作者要增強廉潔自律意識、正確對待和行使手中權力,切不可以權謀私,做到依法理財、規範管理、幹淨做事。

二、把好三個關口

一是把好基金預算關。要努力提高預算編製的科學性。收入方麵要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五項保險基金的保險費收入、利息收入、財政補貼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納入基金收入預算範圍。支出方麵要嚴格執行各項保險待遇政策,合理確定支出範圍、項目和標準,綜合分析人員、政策等支出變動因素,既要保證必要的支出規模,又不能隨意擴大支出範圍、提高支出標準。要加強對預算草案的審查,著重審核基金預算是否符合國家社會保險政策、是否符合基金運行的實際需要、是否符合規定的範圍、基數和標準。要大力提高預算執行的規範性。通過監控預算執行,對各項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變化情況和原因,以及財政投入結構進行分析。要建立預算執行分析報告製度,推進社保基金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要逐步提高基金預算的公開性。在報送政府審批的基礎上,應盡快建立向人大報告的製度,接受人大監督。要按照政府信息公開的要求,建立社保基金預算信息披露製度。

二是把好審核撥付關。社會保險基金實行封閉式管理,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財政部門應參與社保基金支出的事前、事中、事後管理,逐步建立社保基金“事前重審批、事中重控製、事後重問效”的長效監管機製。

要健全管理責任體係,成立專門基金管理機構,明確專職工作人員負責基金日常管理。要層層分解落實責任,根據各類社保基金的性質製定基金管理目標責任書,下達各類社保基金管理單位,並建立社保基金分工責任製和社保基金收支月報製度,要求各基金管理單位每月定期向財政部門報送社保基金的收支、餘額、賬戶等情況。要嚴格實行雙控備案製度,對各類社保基金存款由業務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實行“雙控”管理,並要求所有社保基金收入、支出、財政專戶資金的開戶行名稱、開戶行負責人、聯係人、銀行餘額等基本信息必須在同級專項資金(基金)監督部門詳細備案。

要規範資金審批流程。社保基金撥付必須通過社保經辦機構提出計劃申請,並附真實、準確、完整的申報資料,經社保經辦機構負責人審核,人事社保部門領導審批,送財政部門審核。經社保經辦人資金初審、社保負責人複核和財政分管領導審批六道把關程序後撥付。

要嚴抓基金日常監管。要建立規範對賬製度,財政部門、人事社保部門與開戶銀行實行按月對賬製度。財政部門和人事社保部門相互及時了解財政專戶和支出戶銀行餘額情況。財政部門掌握社保基金實際支出情況,並定期進行分析,實行社保基金支出事中監督管理。要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健全內部製約機製。如社保基金財政專戶實行會計與出納分設,印鑒與支票(撥款書)分人保管,出納人員不得兼管審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要優化信息係統管理,建立社保人員基礎數據信息網,將社保人員待遇標準、享受醫療補助等基本信息納入社保人員基礎數據信息網,完善基金監控信息平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