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出去打工後,一把鎖鎖住了門,但其實房子已經變成了‘老鼠窩’;而農民來到城裏,由於收入少隻能住在半地下室裏,過上了‘老鼠一樣的生活’”。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的“兩隻老鼠”的故事很巧妙地形容了農民工住房困境。居住問題沒有解決,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也就無從談起。
(四)社會保障政策
我國的社會保障製度也呈現出明顯的城鄉分化。在城鎮已經基本建立了由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為主體,以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為補充的比較完備的社會保障體係;而在農村仍然以土地保障為主,社會保障僅包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最低生活保障製度和正在試點中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社會保險統籌層次低,各險種城鄉間轉移接續困難。新生代農民工不能參加城市的社會保險,隻能參加農村老家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盡管可以異地就醫,但就醫和報銷手續繁瑣,給新生代農民工帶來的很大的不便。
三、建立與完善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製度支持體係的建議
(一)加快建立城鄉平等的就業製度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老百姓實現生存並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礎;充分就業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和社會發展的目標。新生代農民工享有與城市居民同等的就業機會,並實現長期穩定就業是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基礎。建立並完善城鄉統一的就業政策,實現新生代農民工與城市勞動者平等的就業機會和就業保障,是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最重要製度。
首先,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進一步取消對進城農民工就業的歧視性政策和規定,嚴格按照《勞動法》的規定簽訂勞動合同,保障勞動者基本權益。
其次,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服務體係,在就業政策谘詢、失業登記、失業救助、人事檔案代理、就業信息發布與職業介紹等方麵要實現農民工與市民同等待遇。
再次,加強對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由政府財政負擔培訓經費,為新生代農民工提供免費職業技能培訓,促進他們就業,推動市民化進程。
(二)改革現行戶籍製度
城鄉二元戶籍製度被公認為是城鄉分割的“罪魁禍首”,是城鄉分治的製度基礎。而打破戶籍分割的限製,實現“一元製”戶籍製度是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基礎性製度。
必須改革現行戶籍製度,從根本上實現農民與市民同等待遇,以推動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促進城鄉統籌發展。首先,要放寬合法住所的界限,對於在城市租房居住的新生代農民工,要準予其落戶;其次,每個城市都要建立農民工集體戶口,對於沒有固定住所並自願落戶城鎮的農民工,可落農民工集體戶口,為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奠定基礎。
(三)完善住房製度
更加開放的城市住房製度,是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的有力推動因子,不僅可以促使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穩定下來,又對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必須大力發展保障性住房,降低保障性住房“門檻”,將新生代農民工納入保障性住房對象,允許其與市民以同等身份購買經濟適用房或申請廉租房,使新生代農民工住有所居, “安居”以求“樂業”,推動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
(四) 建立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製度
完善的社會保障製度,不僅有利於保障新生代農民工權益,也有利於土地流轉,進而推動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要積極推進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盡快建立起農村養老保險製度,並提高統籌層次,實現各類社會保險城鄉的有序銜接,使社會保障適應新生代農民工流動性大的特點。新生代農民工可自願參加城鎮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並享有與城鎮居民同等待遇的社會救助等其他社會保障項目。
(作者單位:遼寧人口情報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