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民間舞蹈與生活形態之間的關係(1 / 2)

天山論劍

作者:周瑋

“原初的舞蹈與人類生存本能相關,但是從一開始,它就不是孤立的個人行為,而是帶有影響他人、維係社會的目的。隨著人類的演進,舞蹈逐步產生了各種實用功能和審美價值,這一切依然帶有明晰的社會性,它的實用功能和審美價值一般說來並非由個人而是由社會來認可的。舞蹈在不斷發展中一部分實用功能漸漸地減弱甚至消失,但它已形成了自身的形態,並且隨著人類審美意識的加強而不斷提高著自身的審美價值。”著名舞蹈家資華筠在她的《我看舞蹈之比較》中有過這樣精辟的論述。

舞蹈與人類生活動作相比較,其本質在於:擺脫了應用性而注重審美價值,以表現濃縮而升華了的感情為追求目標。

我們都知道,舞蹈是一種以身體為媒介,來表達某一種情感,來塑造某一個人物的形象,所以體態對舞蹈影響非常大。例如,我們知道的傣族舞蹈的“孔雀舞”,就是因為傣族人民以孔雀為吉祥的象征,所以以模仿孔雀來表達一種美好的情感。

眾所周知,民間舞是在不同的風俗習慣、社會生活、地理環境和各自的經濟文化條件下,經過長期的曆史發展過程而形成的總結。換句話說就是,民間舞就是從生活中來。民族民間舞蹈是民族文化最佳的傳播載體,在紛繁多變,多姿多彩的舞蹈中,民族民間舞蹈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傳承性、群眾性、自娛性及民族性等特性。

我國民族眾多,所以基本上每個地區都有代表其風格的民間舞蹈,影響到這些民間舞蹈風格的就是各個民族在生活中的各種體態。我們學習民間舞最主要的不是簡單的模仿這個民族的動作,而是要充分的掌握這個民族的體態和風格。準確的把握住體態和風格,就要充分的了解這個民族各種生活體態,文化曆史以及宗教等等。

每個民族的舞蹈風格和體態都和本民族的勞動生活分不開,所以生活形態的研究對學習民間舞蹈非常有用。民間舞蹈體態的特征,首先是受了人體自然條件的影響,而人體自然條件又受民俗、宗教、人文環境、地理曆史條件、物質生活等各方麵因素影響。

全麵如何了解和掌握各民族的生活形態,更好的認識生活體態,就更加有利於對民間舞的體態的把握。那麼民間舞和生活之間到底有什麼聯係呢?生活體態對民間舞體態到底是怎樣產生了影響呢?我們就以藏舞為例,來談談藏族的民俗和藏舞的基本體態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1.地理和人文環境影響民間舞的基本體態

藏族是自古以來能歌善舞的民族,是歌舞的故鄉。碧藍的蒼穹、墨綠的草原、肥沃的牧場、連綿的雪山和一個個明鏡般閃亮的聖湖……如此的自然美景造就了藏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點。藏族舞蹈分為堆諧,果諧,鍋莊和弦子四大部分,牧區、林區、半農半牧區,人們喜歡跳不用伴奏粗狂的“卓”(鍋莊);農區多喜歡跳“諧”(弦子);此舞充分發揮了藏族服飾之優長,此外還有適於室內表演的“囊瑪”,適於農村廣場表演的“果日諧”,城市流行的“堆諧”,以及由半職業性民間藝人表演的“熱巴”等等。而懈胯,弓腰,曲背,是藏族舞蹈的主要特點,始終貫穿其中。

為什麼樹立在世界屋脊的藏族地區,會產生這種體態呢?首先要從地理上說起,藏族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它以高亢的地勢、寒冷的氣候而被稱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這裏邊緣高山環繞,峽穀深切,山脈縱橫,山脈湖泊相間,展示了雄奇、壯闊、深邃等特色的自然風光。同時,高原具有典型的高原幹旱,寒冷氣候特征,平均氣溫低下,具有長冬無夏,春秋相連的氣候特征。高原腹地大風天超過100天。所以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下造就了藏族人民吃苦耐勞的精神,這也直接影響到了藏族舞蹈的風格特點。

藏族人們生活在十分寒冷的青藏高原地區,晝夜溫差很大,氣候無常,為了使服飾適應生活需要,藏袍不僅在騎馬放牧時能護膝、護手防寒,而在夜晚還能當被褥。藏袍都是以大襟、長身、長袖、肥腰、無兜為基本結構和特點。在戶外進行日常的勞作,身穿沉重的羊袍,增加了腰的負擔,厚實笨重的長靴,又妨礙了小腿部分的活動,造成藏舞的“無屈不成功,欲動必先屈”的動作規律。這其中的“屈”就是彎膝,懈胯。而其中的弓腰,曲背,就不能僅僅隻從地理和服飾上找原因了,而且還要從藏族的曆史和宗教上找出原因。

2.風俗 宗教以及曆史的演變對民間舞的影響

風俗,不管它是粗獷的還是細膩的,它的起因必有它的道理。原因不一定有正當的理由, 大多數風俗起源於巫術的信仰。風俗因某種需要而產生, 但當需要漸漸消失時,風俗就必須改變其性質和內容, 成為滿足人們另一種需要的工具, 於是風俗的本意有時就會遭到遺忘。俗話說“千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民間舞蹈是與民俗活動緊密聯係的。藏族普遍都信奉藏傳佛教,而且都非常虔誠,藏傳佛教的產生對藏族人民在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上都產生了巨大影響,虔誠的信仰以及日常勞作辛苦的生活環境,造成了藏族人民弓腰,曲背的特點,從而發展成為一整套風格,動率特點。在各種不同的民間舞中,藏族舞表現出一種特別的韌性,與蒙古族的彪悍,朝鮮族的婉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造成這一原因的正是,宗教對藏族舞蹈的影響,由此可見宗教對藏族人們的日常滲透以及影響之大。據有關專家考證,包括鍋莊在內的,許多藏族民間舞蹈,都是圍成圓圈,或者是半圓來跳的,跳舞的時候必須按著順時針,由左向右的順序來跳,這就與他們的宗教有關,因為藏傳佛教的轉經,繞寺都是按著順時針來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