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論劍
作者:王睿
【摘要】1886年,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中,第一次科學地把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規定為哲學的基本問題。這是對哲學史上兩條路線鬥爭基本經驗的總結,也是對人類實踐經驗的最高概況。本文就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的發展過程做一個曆史的概略考察,進而闡明這一科學原理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史上的意義。
【關鍵詞】思維與存在 馬克思 恩格斯
一、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產生有著深遠的曆史根源
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哲學史上的一個老問題,它的產生有著深遠的曆史根源。早在遠古時代,人們就已經開始考慮靈魂對外部世界的關係問題了。但是,那時由於人類生產水平低下和科學知識的不足,人們不了解自己身體的構造,不能解釋做夢的現象,就把自然進行了人化。他們把思維和感覺不是看作他們身體本身的活動,而認為是一種獨特靈魂的作用,靈魂在人死時離開了肉體而繼續活著,因而形成了靈魂不死的觀念。這是人們對思維和存在關係的最初思考,是蒙昧時代的狹隘的愚昧的產物。
到了奴隸社會,作為意識形態的哲學思想產生了。奴隸社會相對於原始社會來說,雖然生產有了很大的發展,科學文化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但總的說來,仍然是落後的、不發達的。大自然對人來說很大程度上還是盲目的、異己的力量。哲學最初是同自然科學渾為一體的,它的研究對象首先是客體的,即是說,首先要認識客觀世界的本身。但它不是研究世界的某一方麵,或某一具體現象,而是把世界作為總體來研究。這種研究也叫做本體論的研究。關於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在古代就產生了兩條相反的認識路線。古希臘柏拉圖的唯心主義理念和德謨克利特的原子唯物主義的鬥爭,就是歐洲古代哲學兩條路線鬥爭的集中表現。
在歐洲中世紀,產生了經院哲學內部的唯名論和實在論的鬥爭。實在論者認為一般是實在的,是脫離個別而獨立存在的;唯名論者則相反,認為一般不是實在的,不是先於個別而存在,個別高於一般,隻有個別才是實在的。唯名論和實在論的鬥爭,具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因素。但是,不管是唯名論者還是實在論者,都不懂一般與個別的辯證法,割裂了一般與個別的辯證關係,因而他們都不可能正確地回答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到了十五世紀下半葉,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形成和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新興的資產階級為了發展生產和科學技術,反對封建專製製度和神學的統治,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才以尖銳的形式向教會提出了挑戰:世界是神創造的,還是從來就有的?人文主義者在反對中世紀宗教神學的時候,要求人們把目光從天上轉向地上,從神轉向人。這樣,哲學也就從封建主義的“天國”搬到資本主義的塵世,“自然”和“人”就成為西歐近代哲學的研究對象,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就自覺或不自覺地成為各派哲學鬥爭的中心課題。
不過,這時的哲學對象的研究不是僅僅停留在本體論方麵,而是從客體的研究為主轉變到以主體的研究為主,研究主觀能不能反映客觀,如何反映客觀問題。也即是研究人的知識來源問題,獲得知識的途徑問題。這是哲學基本問題研究的進一步深入。在這個問題的研究中,產生了西歐近代哲學史上經驗論和唯理論的錯綜複雜的鬥爭。這場鬥爭反映在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上,最突出的就是洛克的“白板說”和笛卡爾的“天賦觀念論”的鬥爭。這個鬥爭不但涉及到認識的來源問題,而且在主觀如何反映客觀,思維如何反映存在的問題上得到進一步的研究。洛克的“白板說”不但主張人的思想、觀念是後天獲得的,而且認為認識來源於經驗,是人們在活動中憑借感官得來的。但是,由於形而上學的局限,也不可能正確的回答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在古典哲學中,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作為全部哲學的中心課題來研究的,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在哲學發展史上是空前的,因此它的成就也就特別突出。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麵:第一,過去的哲學家在研究人的認識過程時隻是研究思維或存在的某一方麵,而德國古典哲學卻把思維和存在、主觀和客觀、主體和客體聯係起來同時研究。即是說,在德國古典哲學中,對於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不但研究了思維與存在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誰產生了誰,誰根源於誰,誰派生了誰的問題,而且還研究了思維能不能反映存在、如何反映存在的問題,以及思維的反作用的問題。第二,德國古典哲學家,特別是黑格爾和費爾巴哈已自覺地或者不自覺地覺察到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在哲學發展史上的重大意義。黑格爾曾經說過:“現時哲學觀點的主要興趣,均在於說明思想與客觀對立的性質和效用,而且關於真理的問題,以及關於認識真理是否可能的問題,也都圍繞思想與客觀的對立問題而旋轉”。①費爾巴哈也曾經說過精神對於感性的關係問題:“這是哲學上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難的問題,全部哲學史就是在這個問題的周圍兜圈子”。②在德國古典哲學中,雖然還沒有提出哲學基本問題的科學概念,對它的內容也沒有做出明確的規定,但可以說,已基本上肯定了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並對這一內容作了重要的闡述。德國古典哲學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來源,特別是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哲學,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有著重大的影響,這並不是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