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校智能圖書館建設的若幹思考與建議
探索與思考
作者:朱璟 謝傑民
[摘要] 高校智能圖書館是校園數字化的有益補充,是現代信息技術及現代圖書館建築結合的產物,其最終目的是提供一個高效、舒適、節能、便利、可控的建築和相關業務的自動化管理。文章針對高校圖書館這一特定的建築物提出智能圖書館建設的幾個要點。
[關鍵詞] 高校;圖書館;智能
[作者簡介] 朱璟,廣西財經學院圖書館工程師,研究方向:服務器安全防護,網絡編程,數據挖掘、教育技術推廣,廣西南寧,;謝傑民,廣西財經學院,廣西南寧,
[中圖分類號] G258.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23(2013)04-0074-0002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圖書館的功能需求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原有的模式已改變,新需要也已產生,符合時代特征的圖書館被提到了日程。智能圖書館是信息時代、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產物;同時,智能化建築技術的日益成熟、信息技術的發展也推動了智能圖書館的發展。
一、智能圖書館的範疇
智能圖書館是從圖書館樓宇的整體出發,把智能技術運用到圖書館建設中形成的一種現代化建築,是智能建築與高度自動化管理的有機結合和創新;智能圖書館既考慮圖書館內部各業務功能的專業化、信息網絡化,又考慮圖書館建築物本身管理的自動化,由此形成一種高度集成的計算機網絡集成體係。
真正的智能圖書館建設需要做好如下幾個點:
(一)實現建築科學化、布局合理化
當前,我國的高校圖書館建設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但由於各高校對圖書館智能化的考慮不足,特別是當下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更為智能、科學的方式、方法已經產生,舊的模式已不再適應,原有的“智能”已變得“不智能”了,因此加強對高校圖書館智能化的探討與研究,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建築和布局應從如下方麵考慮:(1)保證圖書館建築本身與外部環境的和諧、統一,提供優美、舒適、符合人文特點及時代特征的內部、外部環境;(2)保證圖書館各項業務工作科學、可控、條理;(3)以結構化、合理、科學、前瞻性的綜合布線為導向,遵循國家和國際標準及規範,對語音、數據、廣播、及用於樓宇控製管理、控製的各種布線進行施工,實現布線工程合理化、科學化,保障後續業務功能、業務係統能順利實施。(4)做好館內各樓層、各個房間、各個大廳等的功能規劃,提供良好、優美、舒適的辦公、學習環境,保證讀者與工作人員學習、工作適應性。(5)保證安全性,這包括設備的安全、人員的安全。(6)可擴展性,要適應智能化及業務不斷向前發展要求,係統要有足夠的靈活性與可擴展性,擴容、增線、換線等應靈活方便;(7)所有布線應易於維護,維護操作簡單,流程清晰,有足夠維護空間,維護人員少,工作量輕,節省時間。
(二)業務係統管理的自動化
智能圖書館要實現真正的智能,必須建立相應的自動化管理係統,這些係統主要有:圖書館辦公自動化係統、圖書管理係統、新聞發布係統、計算機網絡係統、空調新風係統、供熱係統、給水係統、電力供應係統、電視係統、多媒體音響係統、停車管理係統、安防報警係統、電梯管理係統、照明係統、廣播係統、電話係統、休閑娛樂自助係統等等。係統的選型、采購、使用等必須在事前做好周密的、係統的需求及可行性分析,在需求和可能中找到最佳解決方案(黃金分割點),以實用性為前提,在考慮其先進性與超前性的同時,適當地考慮經濟性,以係統的實用性為首要原則;梳理好各係統工作流程,有必要的還得進行工作流程再造;各個係統安裝到位後,應組織相關人員對係統的運行模式、特點進行學習和測試,看是否達到預期目標,並做好相應的日常工作預案,以便日後開展工作;根據工作需要,本著操作簡單、方便、人性化的原則,把相關或相同功能的係統集成到統一的操作界麵;同時,各係統應實時可靠,保持每天24小時連續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