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數次看到師尊仰天長歎,那寂寥又悲傷的神情,我一輩子都忘不了,可我不明白他為何如此,他貴為蒙山國祭卜師,有著無上的權利和威望,就連國君都對他格外敬重,甚至帶著討好,而師尊唯一的女兒又嫁給了蒙山國君為君婦,這其中的尊貴可想而知。
可師尊仍是愁眉不展,我雖然很是疑惑,但從未相問。
直到有一天,師尊突然喚我前去,告訴我天下將有異變,我大驚,師尊的卜筮術向來很準,他既然這般說,定然不假。
可他接下來的話卻讓我更加震驚,他說蒙山國王女妺喜已經麵生異相,定會禍亂天下,這將會給有施氏帶來滅族之災。
我隻遠遠地見過妺喜,她是個絕色美佳人,其姿色世間罕見,兩任國君對她寵溺異常,她喜歡聽朝政,著男服,好劍術,是個不同尋常的婦人。
但即便她不同尋常,卻也隻是個婦人。
我對師尊的話有些不以為然,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隻長歎一聲,並未多加解釋,隻道須尋個時機除去妺喜,方可保有施氏安然。
我終於明白師尊為何常常仰天長歎了,妺喜是他唯一女兒的親女,他自幼甚是疼愛,視為掌上明珠,可如今卻要對她痛下殺手,其中的痛苦,我無法想象。
即便我不以為然,但我仍是遵從師尊的意思,師尊對我恩重如山,若非他將我救了回來並加以撫養,隻怕我早已葬身在了禽獸腹中。
聽聞上君婦與朝臣甘虞相好,師尊聞之很是高興,上國君已然故去,上君婦正值花好年歲,若可另擇一良人相伴餘生,確是件值得高興的事。
但王女妺喜卻極力反對,然上君婦卻意堅如鐵,最後王妹妺喜憤而離宮出走。
我聽聞此事,心裏暗道妺喜不識孝道,母擇良人再嫁,本是常事,她卻這般阻攔,定是平時裏國君寵溺過甚,以致她這般任性妄為。
師尊聽聞此事,又喜又憂,最後下定決心,借妺喜出宮之機,斬殺妺喜。但師尊並未令我前往,卻讓我往另一小方國去遊曆。
我知曉師尊在保護我,若是此事敗露,定然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所以他不想我參與此事。
我不願,師尊厚待於我,在危難之時,我怎能棄他而去?
師尊因此大發雷霆,在我的記憶裏,師尊從來都是平和的,如這般暴怒,是初次。
我便知道,我隻有順從他的安排了。
再回來時,師尊消瘦了許多,我想定然是妺喜身亡一事令他倍愛折磨,他與她血脈相連,卻要狠心取她性命,想必師尊餘生都會愧疚難安的。
在此期間,國君四下遣人尋找妺喜,可是查無所獲。
蒼古是我師尊的家臣,他曾隨從師尊去殺害妺喜,我私下問過他,他說殺害妺喜之後,竟然遇上了有施氏護族仙靈,所以師尊很是擔憂,有施氏仙靈在那時出現,是否預示著他此舉是錯。
然而不過半月,王女妺喜竟然安然回來了王宮,師尊大驚,妺喜當然血盡而亡,他是親見的。可如今竟然安然歸來,這其中的意味很明顯。
且不說她將師尊殺她一事告訴國君,國君憤而斬殺師尊全國,隻說有施氏護族仙靈曾出現在她屍身旁,而今她竟然死而複活,由此說來,她定然是受有施氏護族仙靈護佑,師尊逆天而行,仙靈定然怪罪。
但師尊卻又歡喜,我知曉他的心情,外女亡逝,他心痛,這許多日定然也有悔恨過,如今她平安歸來,也令他的心頭愧疚去了大半。
國君為賀王女平安歸來,大擺宴席,師尊受邀入宮,回來後,又是憂慮重重,細問之下,原是妺喜她如今發黃若金,異相更勝從前。
師尊為有施氏煞費苦心,我不忍見,便有心想入宮去刺殺妺喜,了卻師尊的心頭之憂。我雖自幼跟隨師尊,卻對卜筮術和醫術並不感興趣,我喜好的是劍術,師尊見狀便四下為我延請名師,而我天賦超常,又勤奮刻苦,不幾年便小有所成。我想以我的身手,入宮斬殺妺喜隻是手到擒來。
但師尊卻阻止了我,我想定然是因為私闖王宮是逆臣之舉,師尊不喜。
正在此時,聽聞夏廷使者正在前來蒙山國途中,使者奉夏王詔令巡視天下民生,但這不過是個好聽的說法,其實就是為夏王向各國索取貢獻,所謂的貢獻,無礙非是珠玉美人,而夏王喜好美色,天下皆知,若能從方國中得一絕色美人,夏王歡喜之下,使者功不可沒,定然會得到夏王的恩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