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經常遊曆各國的經驗,讓他品嚐過各種異國料理(並且熱愛),你甚至會驚訝於一個美國人,對東南亞、中國、南美洲、日本各國料理的認識,可能遠超過你的想象。走遍世界的柯文,也為讀者整理了他的各國飲食指南,像是最好的法國菜不在巴黎,在東京;倫敦,一個報公帳吃美食的好所在;德國,被低估的美食帝國……看完,包你會覺得真有幾分道理!
柯文在書中也對基改食物、大型農企、在地飲食等敏感議題提出他的見解。他的主張是:吃,雖然是最私人的行為,但卻也是最關乎全人類的行為。怎麼吃,不隻是關乎填飽肚子,滿足味蕾,也會影響到我們該如何麵對不斷上升的人口,以及隨之而來的糧食危機。他甚至將吃的文化視為一場革命,這場革命要奪回的是你我的食物控製權,場域從餐廳、超市甚至是自己的廚房,柯文以這本書向全世界證實,美食世界需要一個嶄新的文化,停止扼殺飲食的風味與創新,我們不需要花更多錢,就能得到美味、健康,甚至環保的食物。這,也正是讓我們特別點頭如搗蒜的精神。
你可以看到,這本書的書封,那隻將爪子伸向罐頭肉的貓咪,正巧與我們心目中作者柯文的形象不謀而合。貓咪,向來是自我的動物,不聽從人雲亦雲,不隨潮流行動,這樣“獨立”的精神,正是我們希望呼應柯文在書中所提倡的論點。其實,想吃得更好,沒別的秘訣,除了參考柯文利用經濟學概念所發掘的指標,更重要的就是,吃什麼,怎麼吃,別輕易被左右,專注在尋找好食物的本質與風味,而非食物以外的價值。
話雖如此,究竟別的讀者會怎麼看這本書,我們還是沒足夠的把握,因此把書稿寄給幾位心儀的美食專家與作家。沒想到(真的沒想到),大家出乎我們意料的不約而同給我們打氣。例如台灣美食家王瑞瑤,知名作家陳雨航,就特別惠賜推薦文。
香港作家歐陽應霽,讀了之後還特別為我們寫了這麼一段話:“不裝逼,不勢利,吃得簡單美好,吃出方法態度——新一代跨科際美食作家身體力行,大膽發聲,他邊吃邊寫我們邊讀邊嚐。”是的,我們還真的是邊吃邊編、邊吃邊笑的啊!(而且很難不肚子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