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鄉土,困難的鄉愁《南風》編輯手記
寵書宣言
作者:莊瑞琳
那是哪裏的島嶼呢
對現在還互相安慰的人們
鳥已不再回來
水蔭萍《彩色雨》
《南風》是一本關於台灣彰化縣大城鄉台西村的紀實攝影與報導作品。這個目前常住人口隻有四百多人的小村,多數為老人與隔代教養的孩童,位於濁水溪出海口的北岸。這裏的人世代以農漁業維生,冬天吹的是強勁的九降風,以往他們最期待的是春分過後揚起的南風,但如今南風吹來的是汙染,是死亡。
西瓜與標語
在麵對台61線公路彰化縣大城鄉台西村入口,矗立著一座西瓜的塑像,底下的石碑題字為“西濱門戶,海隅漁村”,圓形西瓜被剖開露出紅色的果肉。這顆假西瓜成為台西村最諷刺的景象,在上個世紀台灣喊出小區總體營造一鄉一特色的90年代,西瓜曾被當成是台西村的特色,如今陰錯陽差地成為遺跡。不過十餘年光景,台西村曾風光一時的610號西瓜已幾乎消失。
在台西村的另一個入口,則矗立著另一座寫著台西小區的牌子,原本上頭的鬥笠塑像已消失不見,對麵的牆上則寫著“我愛彰化,不要石化”的標語。牆上的字已有些褪色,顯然不是新寫上去的,因為這個隔著濁水溪,與台塑六輕398根煙囪相望的村子,自1998年六輕投產以來,就與濁水溪口吐煙的石化巨獸相伴了十五年。
南風的起點
而這十五年來,很少成為媒體報導焦點的台西村,在默默地發生一些變化,除了農漁業遭受衝擊(西瓜結不出果,河口魚類尤其是鰻苗減少),許多村民也陸續出現罹癌的情況。《南風》作者之一的鍾聖雄,正是在2011年采訪國光石化落腳彰化大城鄉的爭議過程中,知道了這個被稱為癌症村的地方,這也是《南風》這本書的起點。從2012年冬天開始,有半年的時間,鍾聖雄在前村長許奕結的協助下,一一采訪有親人罹癌過世的家庭,拍下一係列遺照影像。
鍾聖雄的采訪啟動了一段奇妙的緣分,許奕結的二兒子許震唐也是攝影愛好者,二十年前因為意識到村子人口外流情況嚴重,遲早有一天會消失,決定用自己的相機把家鄉的記憶保存下來。他抱著憑吊的心情,不斷拍攝與記錄台西村的每個時刻與每個村民。幾千張的照片,似乎就在暗櫃裏等著二十多年後重見天日。於是一個記錄著台西村二十年如何“生”,一個記錄了台西村這幾年來如何“死”。《南風》的一切已具備。
困難的鄉愁
然而一直到《南風》這本書在印刷廠印製時,我仍沒有把握自己編輯的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它本質上是一本攝影集,卻又有長篇的新聞報導文章,美術編輯在工作往來的電子郵件中說,“每當我不知道該怎麼做時,就想《人間》雜誌會怎麼做。”但陳映真創辦的《人間》雜誌,早於1989年就在台灣社會消失了,距離現在已二十四年。我們一方麵既要遙想台灣過去的紀實攝影,另一方麵卻又覺得一切還是得重新開始。我去圖書館翻閱台灣過去以及各種紀實攝影集,仍無答案。這個世代的故事必須找到自己訴說的方式。於是我們采取“現在—過去—現在”交錯的形式,以為能將台西村立體地“紀實”呈現,現在想來,卻覺得超現實無比,因為照片中許多人事物都早已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