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走,言若海趴在赫五爺耳邊低聲嘀咕兩句。
赫五爺聽閉撫掌大笑,對言若海一拱手,“成咧,你盡管去應承安排。趕明兒我讓徒弟們淘換的原料也該到了,你來接我便是。”
赫五爺的直爽也正對了言若海的性子,隻聽言若海笑道:“哈哈,一言為定。五爺,明兒我們就等著您那桌‘八珍席’開眼了。”
赫五爺抱了抱拳:“您好吧!”
言若海也沒料到事情辦得這麼順利,一路上心情大好。
廖展看言若海的臉上見了光,知道事情有了眉目,“老聽你們說什麼‘八珍席’,就憑這個能對付四福嗎?”
言若海嘿嘿一笑,“四福貪吃,要是八珍席再拿不下他,那可真就見鬼了。”
瞅著廖展和寇胖子依然是一頭霧水,唐英賣弄道:“‘八珍席’乃是中華飲食文化中的宴席之祖。換句話說,是炎黃人最早的宴席之一。早在兩千多年前,‘八珍席’是專供周代天子享用的宴席,由六菜兩飯組成,菜有炮豚,也就是烤乳豬;炮羊,也就是烤小母羊;搗珍,燒牛羊鹿裏肌;漬,酒糟牛羊肉;熬,五香醬鹵牛肉幹。飯有淳熬,肉醬蓋澆飯;淳母,肉醬酒澆黃米飯。
西周時代的八珍席,照現代人的口味沒有什麼稀罕的,因年代久遠,典籍記載也不可能詳細。不過,經曆了兩千多年的不斷演變,到了元代,八珍改為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鶚炙、狸唇、熊掌、酥酪蟬。
清代禦廚房的八珍席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八珍是狸唇、駝峰、猴腦、熊掌、燕窩、鳧脯、鹿筋、黃唇膠。中八珍為魚翅、銀耳、果子狸、廣肚、鰣魚、蛤什螞、魚唇、鱉裙。下八珍為海參、龍須菜、大口蘑等等。
這是一般公認的菜譜,而赫五爺手下的八珍席菜單有所變化,分為‘山八珍’、‘水八珍’、‘陸八珍’,也是三八二十四道,世人知道的很少,這也正是赫五爺的絕技所在。
單看菜單兒,大家就會知道所謂‘珍’,都是天下飲食中的極品,就是特級捧人大師也不敢輕易操刀烹製,因為每一‘珍’,烹製起來都有講兒。”
唐英說得頭頭是道,絲毫沒有察覺到眾人瞧向自己的眼光。
口幹舌燥剛停下,就感覺有些不對勁兒。不好意思地摸了摸腦門,“嘿,你們都看著我幹什麼?我……赫五爺和家裏長輩有舊,這是一碼事。隻是知道歸知道,我可沒吃過這八珍席。”
“切……”
眾人紛紛豎起中指。
唐英被悶了一棒子,臉上掛不住了,嚷嚷道:“嘿,你們這是什麼意思?!至少我知道,你們不知道對吧?!咋這麼個態度……”
言若海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唐英,替他圓場道:“唐英所說不錯,八珍席屬於京味兒......
菜。京味菜集結各菜係的精華自成一家,向來以樣多難烹著稱。再者,赫五爺如果沒有很功夫,勤行的老少爺們兒能讓他拔尊?”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
車子直接開往南山別墅。
言若海一行人來得是勢在必得,又有多師姐和火頭三在旁邊幫襯,所以四福倒也沒耍麼蛾子,放出了話隻要言若海他們能拿出真正的美食,他一切好商量。
他心裏打著主意呢。哪那麼容易讓言若海他們得逞?這美食兩字說來簡單。可在前麵加上“真正”兩字時,難度無形中就加大了。
可這次四福算是打錯了主意,聽到言若海輕輕鬆鬆來了一句“八珍席”,一張胖臉霎時繃了起來。
言若海一行人可能對於‘八珍席’不熟悉,可他向來貪吃成性,這京味一絕哪能沒聽說過?!
話雖這麼說,其實四福心裏也有打算,等晚上跑去問了問大師兄,心下就放得踏實多了。
原來京味兒菜以炸、涮、爆、烤、扒為主,做出菜來,脆、香、酥、鮮。而八珍的做法是爆、炒、燜、蒸、涮、漬、煎、熏、糊、炸、羹、烘、煨、煮、尋、燴、熬、鑲、芡,樣樣都要精通。但說炒,就有帶芡和無芡炒,有抓炒、煸炒、幹煸、水煸、生炒、清炒、爆炒、滑炒、軟炒之分。燒有紅燒、白燒、蔥燒、醬燒、生燒、熟燒、幹燒之別。而最難掌握的是火候,大火、中火、小火、微火,還是文火、武火、溫火、柔火,全憑眼力、經驗和技巧,絕非一般人能拿得起來。
先不說這種高級別的廚師找不到,大師兄就能算是一個。可哪能像言若海他們似的,隨手一抓就抓到能做八珍席的?!
PS:前奏打得差不多了,該出爐了。嘿嘿。諸位(請)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