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朱紅匣子,裏麵乃是一方四方玉印,玉印方四寸,上鐫五龍交紐,一角崩缺,是用金子鑲成的,上有蟲鳥篆八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這就是曆史上可稱無價的傳國玉璽!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奉若奇珍,國之重器。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二千餘年。然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扼腕歎息。
得了這傳國玉璽,他倒是不敢妄自尊大,被虛名所累,不過若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把此物獻給朝廷,大小一個將軍位應該跑不了。
玉璽之事告一段落,文遠招來張頜,詢問軍中事宜。
這幾日倒沒有什麼大事發生,自從打破虎牢關後,各路諸侯分屯要地,卻遲遲不見繼續進軍,曹操幾次派人往袁紹處催促進兵,始終不見回信,曹操心中急切,打算親自前往河內催各路諸侯進軍。
之後想來就是曹操慘敗的滎陽之戰了。
文遠聽說曹操要連夜趕往袁紹大營,因知此後再無大戰,且手上已拿到重要的東西,便也領軍同回。
二人到了大帳,袁紹親自出來迎接,見了文遠,忙疾走幾步迎了上去,握著文遠手臂溫言道:“張將軍真英雄也!獨戰溫侯呂布,名揚天下,大漲我聯軍士氣,我欲表奏汝為奮武校尉,望將軍日後戮力殺敵!”
文遠尷尬一笑,心中暗道:“名氣大了就是有好處,這袁紹小兒也來招攬自己了。若讓他知道自己手上還得了那件東西,嘿嘿……不過……此刻正是良機!”突然心中一動,偷眼向韓馥看去。
果然韓馥見袁紹向自己部下示惠,麵色早已不豫,此時文遠如怨婦一般向他看來,目光中盡是尷尬、委屈。
這個袁紹,居然連我冀州牧的愛將都敢搶!韓馥心中頓時怒不可遏,血氣直衝頂門,上前瞥了袁紹一眼,一把拉過文遠道:
“此事不勞盟主費心,文遠立此大功於朝廷,我自當上表保奏。”
文遠立即躬身拜謝,心理麵卻是暗暗好笑:鬥吧,你們兩個鬥得越歡越好!
見文遠如此知情識趣,韓馥頓時滿心歡喜的將文遠扶起,隻是背後袁紹看向二人的目光則稍顯陰鬱。
韓馥當即上表暴走奏文遠為奮武校尉,自此對文遠信任不移。
群雄將曹操、文遠請入大帳,曹操神情激憤,詳細講述斥候所報之事,並力促群雄出兵。
虎牢關之戰勝利之後,群雄皆兵逼洛陽,袁紹、王匡、公孫瓚、韓馥、張楊等人之兵進駐河內。
劉岱、孔伷、張邈、張超、橋瑁、袁遺、鮑信、曹操等部眾屯於成皋。
袁術、孫堅部自魯陽北上威逼洛陽。
而當時董卓已經放棄洛陽以及河南尹的大部分地區,隻領大軍屯於洛陽西郊斷後,更由於洛陽驅趕軍民撤退行動中,軍紀百環,軍容散亂,士氣幾乎完全渙散,此時大軍趁勢追趕,正是天賜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