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可惜初開始時群雄還是信誓旦旦誓師討賊,虎牢關一被打破,此時揮兵西進,迎回天子的希望就大了!此時群雄卻個個勒兵不前。
曹操自己也沒想到,十幾路諸侯雖然號稱聯軍,卻各懷鬼胎,都不願意讓自己的軍隊大前鋒,與西涼軍團對敵,更重要的是群雄起兵,其真實目的並非是為了營救天子,剿滅董卓,而是借此名義切斷與朝廷的的聯係,不停調遣,擁兵自立,如果這時候把小天子搶回來,他們辛苦經營的地盤、軍隊將如何安置,難道還要交給漢室朝廷指揮?
曹操毫不客氣對袁紹道:“如今董賊軍無戰心,大舉西撤,我們正好可以乘勢追襲,迎回天子,本初按兵不動,這是為何?”
袁紹咳嗽兩聲,含糊答道:“我大軍連番作戰,將士疲累不堪,而西涼軍雖遭敗績,但主力未損,焉知他不會沿路設下埋伏,輕敵冒進恐怕沒什麼好處吧?”
操冷哼一聲,環視眾人道:“舉義兵,出暴亂,名正言順,現在各路兵馬雲集在一起,正是出擊之時,董卓焚燒洛陽宮室,劫持天子遷都長安,此事天下震動,人心惶惶,不知該怎麼辦,正所謂天怒人怨,正是天要亡他董卓的時候,隻要大家同心協力,一戰就可以定天下,諸公為何還在猶疑,不能把握這一良機呢!?”
眾諸侯都有些無動於衷,各懷各的心思,一怕自己兵力受損,二來洛陽時塊飛地,打下來也不歸自己管。
曹操遍視帳中諸人,見一個個各懷心機,低頭不語,大怒拂袖道:“豎子不足與謀!”遂憤然出帳,自引兵萬餘,領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李典、樂進,星夜來趕董卓。
文遠在帳中暗自慨歎,曹操此時還心向漢室,此心此節都讓人欽佩,若非日後勢大,漸漸生出篡漢野心,自己便是投靠了他,也並非不可以,隻可惜自己一受不了人約束,也不願助其行篡漢之舉,這種想法,還是算了吧!
且說曹操領兵離開聯軍大寨往洛陽而去,不數日,便傳來大敗消息,曹操領軍剛到汴水,就碰見了董卓大將徐榮,原來董卓在虎牢留有哨探,一聽說曹操單獨進關的消息,就將徐榮的大軍調到汴水,準備迎擊曹軍。
曹操本來兵馬就少,又是招募不久的新軍,且連日奔跑,早已人困馬乏,反觀徐榮麾下清一色的西涼精銳,又以逸待勞,早已擺好陣勢等在那裏,一番衝殺,曹操大敗而回,徐榮揮軍緊追,一箭射中曹操肩部,又一箭將曹操座下馬射翻在地,就在身後追兵即將圍攏之計,一將領百餘兵殺至,將曹操救起。
二人一路奔逃,途中夏侯兄弟、曹仁、李典、樂進等領兵皆到,天明收聚殘兵,得五百餘人,唏噓一番,同回河內。
此戰雖敗,卻暴露了天下群雄討伐董卓並非為了拯救漢室,而欲擁兵自立的私心,曹操雖敗猶勝,從此聲名布於海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