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華夏軍果然有埋伏,大家夥兒為皇上盡忠吧。”福州水師的指揮官到此時也無法可想,隻得歎口氣,讓水師與敵人決戰。
福州水師的船好聽點是有一百多艘船,實際上多是一百多噸的小船,真正八百多噸的大船都算旗艦級的,隻有六七艘,也就是船隻平均噸位還不到兩百噸,總噸位也就隻有兩萬兩千噸左右而已。
至於華夏軍的軍艦,多是六百噸到八百噸的船,跟英國軍艦相比隻能算是玩具,但跟清軍相比卻都是龐然大物,軍艦數量超過四十艘,總噸位達到三萬一千噸左右,僅以噸位而言,還在福州水師之上。
而且,清軍船上安裝的還多是西方十八世紀就淘汰的舊式火炮,偶爾有幾門從西方購買的新式火炮,其實也隻是商用火炮,有效射程多在五百米以內,射速也在一小時十發以下。
反觀華夏軍,至少用的都是體麵的軍用火炮,射程和射速方麵遠勝,更有多艘蒸汽船輔助,從機動到火力,全部占優勢。
華夏軍的蒸汽船,除了原先的明輪船之外,在螺旋槳船方麵也有了很大突破,就是從原先的一百噸級蒸汽船,提升為二百噸以上的蒸汽船。
原先的一百噸左右的蒸汽船,排水量隻有一百噸左右,被稱為“蜂鳥級”,幾乎沒有什麼實戰價值,就是改成民用也沒什麼大用,隻能說是大一點的船模,讓造船廠獲得一些技術參數罷了。
按照軍工廠的能力,現在的螺旋槳蒸汽船能做到兩百噸到三百噸的大小,安裝兩百馬力的蒸汽機,速度能達到二十節以上,還能穩定航行一段時間,被稱為“青鳥級”。
這種“青鳥級”比“蜂鳥級”有很大進步,至少續航能力提升了幾倍,也能執行一些不那麼危險的作戰任務,甚至安裝了三門火箭炮,但實戰價值還是很低,此次參戰還是用來試驗的。
福州水師掉頭往回衝,原本以為華夏軍派來攔截的艦隊必然死命阻攔,沒想到這支分艦隊作戰意願不是很強烈,在海麵上仗著船大火炮足阻攔了一段時間,然後就逐漸分散開來,由得福州水師從出口處逃逸。
海戰與陸戰不一樣,一切戰術動作全靠船隻航行來完成,華夏軍阻攔的艦隊隻是勉強阻攔一下,但在海戰中從雙方接戰、交換炮火到逐漸退讓,前後足足過了一個多小時,足夠後麵追擊的艦隊追了上來。
福州水師費盡心機才突破阻攔,但是自己的後尾卻將將被敵人咬住,而且前方阻攔的艦隊固然讓出前行的海路,卻也並不退去,反而向水師側麵機動而去。
水師中也有明白事理的老人,看這情況不由暗中叫苦,這是“圍城缺一”的打法,看似放人過去,但隻要敵人從後方和側麵不斷攻擊,水師就有損失慘重的危險。
最可怕的是,好不容易突破了阻攔,水師所有官兵都再沒有了戰心,一個個都想最快速度跑回老窩去,遇到華夏軍海軍攻擊就沒有一個肯轉過身來,拚死為大隊爭取逃跑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