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班冷眼旁觀這一係列事情,覺得好笑又好氣,倒是把這官場百態看清了不少。
隻是,雖然龐班自幼就有天才之名,長大後又屢屢獲得奇遇,成功晉升先天之境,同時還自負熟讀兵法,與平常那些肥頭大耳的昏庸官員能幹得多,當此情況也不知道怎麼應對才合適,甚至不覺得自己放在怡良的位子上海,能比對方應對得更恰當。
當然,有關遷海的呼聲,也逐漸高了起來。
就在這紛亂的時候,華夏軍終於攻陷了定海島,然後又占領鎮海,數十艘戰船和上萬兵馬打到寧波城外。
定海島就是後世的舟山,本來孤懸海外,島上又隻有三萬百姓,清廷上下在華夏軍海軍開始騷亂沿海的時候就明白這定海早晚是要落入敵手的,並沒有多少驚訝。
隻是,這定海算是寧波的門戶,寧波又是杭州的門戶。
等到華夏軍攻陷了寧波,不僅又能獲取龐大的財物,還能從海上和陸路進攻杭州,把這東南沿海最富饒的城市給占領了。
怡良這些天一直在福州當縮頭烏龜,聽到寧波岌岌可危的消息後,也隻能歎口氣,知道自己再不出兵是不行了。
誰讓他是閩浙總督,這杭州被攻陷他的責任絕對逃不掉,到時候就算他上頭有人,皇帝看在親戚的份上有心保護,也隻能揮淚斬馬謖,給天下臣民一個交代。
“讓水師出擊,給叛匪一個好看。”怡良退無可退,隻能咬牙說道。
福建的各級文官和武官,到了此時也明白過來,再不出兵是不行的,要還是先前那種鴕鳥戰略,就算華夏軍攻不過來,皇帝和朝廷也要拿他們開刀,還不如踏踏實實打一仗,就算把水師整個都葬送了,至少對朝廷也有個說法,實在不是臣下不出力,而是叛匪實在太強大。
仔細分析過現在的情況後,福州水師的部分軍官認為,這一戰不見得完全沒有把握。
如果是李仙帶領軍隊守著大員島,海軍實力也保持完整,福州水師這樣出擊必然是要吃大虧的,但現在李仙似乎出征到寧波,正在寧波城外打得火熱,海軍大部分也都跟去,那這大員島必然空虛。
趁這個時機,象征性地出兵,然後占點便宜就跑回來,甚至不用真正打仗,開著船到大員島海域航行一番回來,也能說成是大勝,跟朝廷說自己這邊都盡力了。
福州水師再次雄赳赳氣昂昂從閩江衝出來,果然還有華夏軍的一支分艦隊出來攔截,隻是數量較少,隻有六艘船。
跟福州水師打了半天後,華夏軍海軍寡不敵眾,就開始往後撤,一直撤到澎湖列島一帶。
感覺華夏軍這邊果然有些空虛,福州水師不由大喜過望,竟一直追到澎湖列島。
到了澎湖列島之後,福州水師還在猶豫著是繼續追擊還是回去呢,一支船隊從身後出現,竟把他們的歸途給攔住了,接著從澎湖列島開出來數十艘戰船,直奔福州水師而來。
到了這個地步,福州水師上下哪還能不明白,華夏軍這是擺明了要把自己釣出來然後伏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