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資源利用效果最好的城市有沈陽、鞍山和錦州;資源利用效果中等的城市有大連、朝陽、遼陽、丹東、葫蘆島和盤錦;資源利用效果最差的城市營口、本溪、撫順、鐵嶺和阜新。第一層次的城市集群,其平均技術效率水平都在0.8以上,第二層次的城市集群,其平均技術效率水平都在0.6—0.8之間,第三層次的城市集群,其平均技術效率都在0.6以下。利用效率低的城市應該內部尋找原因,注重資源的利用性,利用效率中等的城市要技術效率和創新共同發展,利用效率高的城市要利用技術創新,使理論前沿麵再度提高,以此來刺激城市的更好發展。
第四,為了從集群的角度來研究遼寧省經濟發展,所以,將各個城市分為三大領域,資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區域是中部城市群,其平均技術效率為0.7193,比全省數值還高出3.5個百分點;資源利用效率居中的區域是沿海經濟帶,其數值為0.684,約等於全省的平均數值0.686;資源利用效率最低的區域是遼西北地區,其平均技術效率水平為0.6332,與遼寧省其他地區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並且,隨著時間的發展,各個區域的技術效率名次基本不變,說明在短時間內,經濟發展的模式還是相對穩定的。
四、結論
本文對遼寧省城市的技術效率進行了研究,利用隨機前沿函數(SFA)構建了具有一般性的模型,並對數學模型進行了假設檢驗。利用14個城市13年的經濟發展數據進行實際測算,可以得知:遼寧省全省的平均技術效率為0.6885,表明遼寧省整體對現有資源的利用效率不是很高,社會的實際產出與理論的產出前沿麵還有很大的距離。從麵板數據橫截麵來看,技術效率數值,也就是資源利用的水平,都以一種逐步上升的趨勢在發展。從麵板數據縱截麵來看,遼寧省14個城市之間的技術效率水平不均衡,資源利用效果最好的城市有沈陽、鞍山和錦州;資源利用效果中等的城市有大連、朝陽、遼陽、丹東、葫蘆島和盤錦;資源利用效果最差的城市營口、本溪、撫順、鐵嶺和阜新。資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區域是中部城市群,資源利用效率居中的區域是沿海經濟帶,資源利用效率最低的區域是遼西北地區。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廳項目《基於效率視角的遼寧省經濟增長差異測度及評價方法研究》。)
【參考文獻】
[1] 範愛軍、王麗麗:中國技術效率的地區差異與增長收斂—基於省際數據的研究[J].經濟學家,2009(4).
[2] 姚偉峰:中國經濟增長中的效率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實證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3] Farrell,M.J.: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on Efficiency[J].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957(3).
[4] 侯強、劉麗敏:基於DEA的遼寧省城市技術效率差異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