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精益服務在雲茶第三產業的推廣
產業透視
作者:陳立暢 張佳進 王康
【摘要】 茶產業是雲南的傳統優勢產業,雲南不僅具有最適合茶樹生長的自然環境條件,也擁有源遠流長的茶文化。但是相比江浙閩三省,雲南的名優茶少、產值低,並且茶葉種植麵臨著過剩的危機。如何優化雲茶的產業結構,深化產業鏈,提高雲茶第三產業的產值,成為我們當今研究的問題。本文將精益服務的概念引入雲茶第三產業,利用精益服務思想對雲茶第三產業現狀進行分析,並運用精益服務的操作實務給出相應的建議,增強雲茶服務行業的競爭力。
【關鍵詞】 精益服務 雲茶 第三產業
一、雲茶第三產業的現狀
1、雲南茶葉產業的基本情況
(1)雲南茶產業生產情況。據統計,2013年全省茶園麵積586萬畝,比上一年增加6萬畝,開采麵積510萬畝,增加38萬畝,毛茶總產量30.98萬噸,增加3.63萬噸,增長13.27%,茶葉綜合產值300.75億元,其中毛茶產值84.59億元,成品茶產值124.58億元,綜合產值、工農業產值分別較上年增長34.69%、20.71%。茶農來自茶產業人均收入達1840元,同比增加340元,增長22.67%。同時,茶產業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30餘萬個(含茶企、經銷商戶、茶館等雇傭員工),為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2)雲南茶產業發展亮點。第一,產值創新高。2013年毛茶總產量達30.98萬噸,增加3.63萬噸,增長13.27%,雖然受國內與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2013年全國茶葉市場不太景氣,但是雲南茶葉綜合產值突破300億元,達300.75億元,工農業產值首次突破200億元,達209.17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34.69%、20.71%。產值創曆年新高,達到較高的水平。第二,普洱茶產銷逆勢而上,效益明顯。2013年全國茶葉市場價格整體低迷下跌,但是鑒於普洱茶強大的保健功能和獨特的口感,2013年普洱茶則呈現產量增加、價格上漲、產值提高,進一步彰顯了雲茶特色。全年普洱茶產量達9.69萬噸,增加1.56萬噸,增長19.19%,均價上漲7.77元/公斤,增長12.06%,產值達69.95億元,增加17.55億元,增長33.5%。成為國內茶業市場亮點。第三,雲南少數民族的茶文化曆史悠久,各具特色。例如:基諾的涼拌茶,一種將茶葉、柑橘樹葉、泡酸鮮竹筍、酸螞蟻、白生菌和辣椒、鹽巴等各種調味作料相拌的涼菜。如果將雲南少數民族的特色茶飲、茶食與雲茶旅遊業有效緊密的結合起來,那麼將會成為雲茶第三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2、雲南第三產業發展概況
綜合五年來雲南第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報告產業的總產值以及增長幅度來看,第三產業已經成為雲南發展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發展第三產業不僅可以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資源而不破壞生態環境,還能抓住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機遇,優化調整產業結構。
3、雲茶在第三產業中的發展前景
雲茶在第三產業的體現主要有茶旅遊業,茶餐飲業,茶會展業等等,其發展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光明。雲南擁有四大自助旅遊茶區:西雙版納地區、普洱市(原思茅地區)、保山市(地區)、臨滄市(地區)。這四大茶區,種茶曆史悠久,地理條件優越,環境氣候適宜,加之各州市政府的大力扶持,由雲茶而帶動旅遊業的發展,已經有了很大的成功。茶文化與旅遊業的結合,不僅促進了雲南旅遊業的發展,也有利於茶文化的普及和傳播,為雲南茶葉走向全中國乃至世界打下了基礎。更為重要的是茶產業的第三產業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而用第三產業的思維去指導第一產業的發展是必然方向。
二、從精益服務角度簡析雲茶第三產業存在的問題
1、雲茶旅遊業及其存在的問題
雲南省作為一個旅遊大省,擁有著獨特而豐富的、兼有自然風光與古樸民風的旅遊資源。2013年雲南省旅遊業總收入達到2111.24億元,同比增長24.1%;接待國內外旅遊者2.45億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旅遊者533.5億人次,同比增長16.5%,接待國內遊客2.4億人次,同比增長22.1%。近幾年,茶業產業鏈從第一產業不斷拓展至第三產業,茶旅遊業成為了茶業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08年起,以普洱地區為核心的茶旅遊業日漸興起。但是,作為雲茶服務業的一部分,茶旅遊業在雲南仍然麵臨著一些問題。
(1)雲南茶旅遊業未能滿足消費者變化的需求。現今消費者不僅重視產品或服務給他們帶來的功能利益,更加重視在購買和消費產品或過程中所獲得的符合自己心理需要和情趣偏好的特定體驗。消費者對體驗式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而雲茶旅遊業在此方麵仍然有很大的缺陷。
(2)雲茶觀光旅遊景點特色不突出,定位不明確。茶文化科技旅遊在古老茶區蓬勃興起,已成為雲南旅遊業的一項重要內容,但是因為一些茶葉科技觀光旅遊景點不能針對本地的特色茶文化而製定出符合其自身的旅遊項目,多數的旅遊項目流於形式,缺乏創新,導致遊客有不良感覺,興致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