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武漢市綜保區加強對外貿易發展的對策建議
1、積極培育國際型貿易人才
我們的時代正在經曆一場重要變革表現出四個特征:知識經濟初見端倪,信息時代已經來臨,高科技迅猛發展,實力較量日趨劇烈。國際經濟與貿易或者國際商務專業複合型人才的教育,體現在課程設置與實施上,要必須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一致,遵守緊靠市場、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國際型貿易人才的能力體現,是要建立在全麵、並且綜合的素質教育基礎上的。除此之外,理論課程需與實際運用相結合。為了更好地進行對外貿易,英語以及第二外語的學習對於國貿相關專業的學生來說則是必要的要求。隻有實現各類人才素質的國際化,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爭取主動,立於不敗之地。
2、改善武漢市投資環境,促進外資企業對外貿易發展
湖北省地區豐富的自然資源為各種加工製造業外商投資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對吸引資源、尋求型外商投資具有很大優勢。但是中部地區的區位劣勢卻讓外商頻頻將資金投向東部沿海地帶。現有條件下,中部各省唯有不斷改善投資環境,以環境優勢彌補區位及其他方麵的劣勢,才能改變“吸引外資難”這一局麵。
針對武漢市自身特點,為改變投資環境有如下解決方案。第一,可以通過密集舉辦國際活動、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總部經濟基地、吸引國際高端產業聚集來打造外資密集區。第二,支持本土企業實現國際化發展,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推動優勢企業“走出去”承接高端國際工程,加強國際勞務合作,開展境外直接投資,發展對外貿易,帶動產品、技術、設備、材料的出口。第三,努力打造一批有市裏的本土跨過公司和知名品牌,建設通達全球的區域性國際物流樞紐,建設區域性國際貿易中心,進一步提高進出口貨物集散能力,提升對外貿易規模和水平,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武漢市對外貿易發展。
3、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支持武漢市保稅物流業的發展
一方麵,武漢市要積極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在發展加工貿易的同時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淘汰落後產能;另一方麵需要積極研究港聯動運行模式,在綜保區內積極建設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台。堅持源頭可溯、風險可控、質量可靠、責任可究的原則,以打造和引進優勢平台為基礎,以特殊監管區為承載試點,通過創新突破和完善現有政策相結合,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增強保稅物流中心功能,實現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突破性發展。
為推進綜保區內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可加強自主品牌的建設,充分利用海關處在進出口管理一線的信息優勢,深入研究國際金融危機對武漢市外貿發展的影響,適時發布海關數據和監測預警信息,監測武漢市外貿進出口動態,及時分析國外市場供求變化,市內主要商品進出口情況的變化,形成一項有針對性、可操作性強的研究成果,為武漢市政府調整經濟發展策略提供數據參考和決策意義。
4、優化通關環境,促進貿易便利化
在我國,中小企業是外貿市場的主力軍,基本上99%的中小企業都使用電子貿易的方式,他們利用網絡分享信息,在網上完成國際貿易各項流程,國際貿易無紙化特征也日益明顯。但是對於中小微企業來說,由於缺少通關、融資、退稅等各個環節的專業人才,訂單散且小,外貿程序仍然繁瑣複雜。外貿綜合性服務企業的出現,對於優化通關環境,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都有著重大作用。
繼續推進綜保區內大通關建設,進一步提升口岸電子稅費和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動武漢綜保區“功能整合、政策疊加”支持其拓展保稅物流功能;引導先進製造業和現代生產型服務業入區發展;鼓勵企業在綜保區建立高新技術研發中心、產品檢測維修中心、物流配送分撥中心和地區性運營結算中心等各項措施均能夠提高綜保區內貿易便利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包海兵、宋先玲:服務貿易之於綜合保稅區發展的幾點思考[J].世界海運,2014(10).
[2] 王外連、王明宇、劉淑貞: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現狀分析及建議[J].電子商務,2013(9).
[3] 吉永峰:對培育跨境電商促蘇州外貿增長轉型對策的研究[J].經濟師,2014(7).
[4] 殷增濤:如何把武漢外貿做大?[J].中國經貿,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