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對策與建議
衡陽、郴州、永州三市雖然地理位置相互鄰近,人文習俗相近,但是由於三市旅遊發展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衡陽偏重佛教文化旅遊、郴州主打生態旅遊、而永州卻致力打造“大湘南旅遊圈”內獨一無二的的訪古旅遊。所以在旅遊地與其他旅遊地之間的旅遊產品上來說大體是相互補充的,隻要加強引導、合理規劃也是可以完全避免替代關係的。建議在大湘南生態文化旅遊未來合作的開發中需要從以下幾方麵著手研究。
一是增強思想認識、構築協作機構。認真學習中外先進理念和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盡快製定大湘南旅遊圈發展戰略規劃,理清發展思路,建立“大湘南旅遊圈”合作運行機製。
二是深挖文化內涵、建設旅遊線路。“大湘南旅遊圈”作為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生態文化旅遊圈,在今後旅遊開發中應將現代與曆史傳統相結合,著重對極具地方特色的自然生態民俗文化進行深度開發,營造具有鮮明特色的湖南地域新型旅遊文化區,把圈內的文化景點重新有序串接起來,開發出新的精品旅遊路線,最大限度地發揮旅遊資源的聯合作用,建立起獨特的“大湘南旅遊圈”。
三是設計特色產品、打造品牌效應。湘南地區的旅遊資源豐富獨特,努力設計與眾不同的旅遊精品項目和唯我獨有的特色產品才會引人注目,才能充分滿足遊客們的審美需求,形成獨特的湖南旅遊生態文化區域。同時,還要注重品牌經營,實施名牌戰略,開拓特有市場,提高旅遊產品的整體品質,共同打造“大湘南”旅遊品牌。
四是明確市場定位、拓寬融資渠道。既要保持既有市場,還要著力開拓省內和湘、粵、桂三省周邊區域範圍內的客源市場和境外包括港、澳、台市場和國外市場。拓寬市場範圍和融資渠道,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滿足湘南地區旅遊深層次開發對資金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大湘南旅遊圈”的產業規模。
五是注重資源保護、培養旅遊人才。大湘南地區旅遊開發中一方麵要保護當地現有的旅遊資源、服務設施、基礎建設等不受破壞;另一方麵又要充分開發新的旅遊資源、服務設施、基礎設施等以滿足社會的各項需求,不可隻顧當前和局部利益,破壞生態資源,使當地的旅遊業步入惡性發展軌道。
(注:本文屬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旅遊圈形成的機理、模式與協調機製研究——以“大湘南”旅遊圈為例》(編號:2015JJ6031)。)
【參考文獻】
[1] 粟路軍、柴曉敏:區域旅遊協同發展及其模式與實現路徑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旅遊版),2006(7).
[2] 胡湘蘭:論“大湘南”旅遊圈的構建[D].湘潭:湘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3] 唐中明、何庚文、劉亞萍:繼續解放思想切實推進大湘南的開放與發展[J].湘南學院學報,2010(3).
[4] 魏敏:湖南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戰略對策研究[J].經濟師,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