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明確規定“哪些知識、哪些技能”在中高職的什麼階段完成
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各自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不同,但兩校的職業階段的專業教育麵向的產業是相一致的。因此,課程設置不要重疊,教學內容不能重複。這些都說明了必須對課程體係進行係統設計,明確規定“哪些知識、哪些技能”何時在中職學校完成,何時在高職院校完成。到底怎樣進行係統設計才能算科學、合理呢?按目前來說,我們是遵循項目的程序和手冊來做的。這裏有一個問題需要我們提高警惕——“課程觀”,要打破傳統的課程舊觀念,不能墨守成規,否則中高職銜接會計專業沒法順利進行。
三、中高職會計專業崗位職業能力分析
中高職銜接會計專業教學標準應如何製定呢?本課題組走訪調研了浙江省內3所財經類高職院校、4所3+2的中職學校、5家職教集團下的企業。課題組相關成員一致認為專業是我們首要的調研對象,為了能順利完成課題的研究,應調研會計相關領域的企事業單位現狀、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相應的專業教學現狀以及學生狀況等。在課題調研階段告一段落後,谘詢資深專家、課程建設專家、中高職一線教師以及課題組調研的資料一起分析中高職會計專業崗位職業能力。
會計專業所對應的各行各業的單位很多,但各單位所設的崗位均有不同,每個崗位分配到的任務也有很大不同,對工作人員的具體職業能力要求與單位的性質、工種等密切相關。結合自身崗位所需對應國家職業資格,最後,課題組對會計專業歸納出3個職業領域:職業崗位(群)、典型工作任務以及職業能力。
在崗位職業能力要求方麵,中高職在技能性方麵、職業性方麵以及實用性方麵等存在著諸多相同點,但是在綜合職業素質、職業能力要求這兩個方麵存在著層次方麵的差別。中職學校的職業能力是用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來衡量的,高職院校的職業能力是用高技能、深層次的專業知識、高層次的技術手段、更有深度的適應性來衡量,最突出的是有較高的綜合職業素質要求以及更強的創新能力。因此,中高職職業能力的銜接恰好在這一不同方麵表現出來。
(一)職業能力的銜接
根據難易程度的不同、複雜程度的差異可對職業能力進行不同等級的劃分,一共可劃分3個級別,如簡單(A級)、較簡單(B級)、較難(B+)、難(C級)4個不同的職業能力層次。簡單(A級)的職業能力是中職所有學生的初級能力,較簡單(B級)的職業能力是中職大部分學生所具有的高一層次的能力,較難(B+)的職業能力是中職極少部分學生可以掌握到的能力。然而,簡單(A級)和較簡單(B級)的職業能力對於高職學生來說已經具備,較難(B+)的職業能力對於高職學生不強製要求具備,難(C級)的職業能力對高職絕大部分學生來說是要在高職院校繼續深造才可具備。
(二)職業崗位(群)的銜接
在職業崗位(群)中,適合中職學校畢業生的崗位有:倉管管理員、金融機構櫃員、理財業務員,適合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崗位有:中小企業的主辦會計;中介機構服務(稅務代理和會計谘詢服務)、資金管理、審計助理、成本管理、擔保等金融企業臨櫃、複核、內審等崗位,既適合中職畢業生又適合高職畢業生的崗位有:一般會計、出納、統計、文員、銀行、證券。雖然高職畢業生也能從事這些工作,但在工作的任務分配、工作的具體要求、工作的目標以及工作的實際內容都存在著差異性,中職畢業生隻能等上級領導給予任務分配,操作簡單的工作,但高職畢業生的工作要求高技能型、高專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