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職銜接會計專業教學標準研究
財會教育
作者:孔風琴
摘要:專業教學標準銜接的目的是為了更有效地實現中高職的銜接。本文以中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標準銜接存在的問題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中高職會計專業崗位職業能力進行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建設中高職銜接會計專業教學標準的人才培養與課程體係的途徑。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 會計專業 教學標準 課程體係
為了貫徹與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頒布《關於推進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強調了中高職十個方麵的有效銜接,如:專業設置銜接方麵、課程體係銜接方麵以及人才培養目標銜接方麵等。專業設置銜接不僅覆蓋了專業結構布局,還覆蓋了專業教學標準,其中專業教學標準的銜接是專業設置銜接的關鍵所在。專業教學標準包括了人才培養目標、專業教學內容、課程體係結構、職業能力、教學安排等規定性內容,它還是學校組織專業教學評判和學生對專業進行選擇的重要依據,更是企事業單位對畢業生進行選聘的主要參考。中高職專業教學標準銜接的製定是實現中職與高職有機相銜接的前提與基礎。
目前,浙江省中高職銜接仍然延續3年在中職學校,畢業後順利通過選拔考試在高職學習2年,即所謂的“3+2”模式。由於中高職校屬於不同部門的管理,再加兩校之間溝通的不到位,在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等多方麵缺乏層次,存在著課程設置重複或文化課斷檔等現象。所以,統籌合理安排中高職會計專業的教學標準是當前最迫切的、急需的。
一、確定中高職銜接會計專業教學標準框架
在當代職業教育體係下,浙江省部分中高職製定了相應的專業教學標準。目前中高職的專業教學標準的框架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專業教學標準,另一部分是課程標準。在構建中高職銜接會計專業教學標準時,應充分考慮其框架的銜接。目前,課題組調研的中高職銜接會計專業教學標準框架。根據職業崗位(群)工作過程分析,要強調崗位或崗位(群),是由於設置中高職專業時,麵向的職業範圍不同,部分專業是麵向崗位,另一部分是麵向崗位(群)。
二、中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銜接存在的問題
會計專業是一門可操作性、實用性較強的專業,但在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所采用的課程名基本上大同小異,就連課程體係結構也幾乎一樣,在技能操作方麵也相似,所開設的課程也重複,授課內容重複率高達80%以上。若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那麼中高職銜接的會計專業教學標準的研究就會隻停留在表麵,有些省份明確區分開中職與高職各自的標準,沒有充分考慮到中職與高職之間的銜接。
(一)中職教育是不是終結性教育
中職學校辦學目標是“以就業為導向”,這樣很多人就會把中職的教育誤解成終結性教育,即“斷頭”教育,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扭曲的。通過調查分析,浙江省的高職學生基本上是以普高學生為主,中職所占的份額不多,這逐漸讓中職教育成為“斷頭”教育。中職是中等職業教育,高職是高等職業教育,因此,雖然兩者都屬於職業教育,但是屬於不同層次的教育。但很顯然中職不是終結,在現代職業教育體係下,是屬於基礎教育。從浙江省教育廳的相關文件來看,以後高職學生的生源是以中職占主導。比如浙江省“高職統考”慢慢退出高考舞台,這些相關政策正好闡述了該問題。這裏所說的“中高職銜接”是中職學校的畢業生通過各種途徑進入高職院校繼續深造,這也就說明了中職教育不是終結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