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教學模式在財務管理教學中的應用
財會教育
作者:吳春賢 張靜 袁玲
摘要:積極推進研究型教學改革是當前我國大學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本文探討了研究型教學模式在財務管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以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主要探索三種研究型教學模式:知識點研究教學,案例研究教學,專題研究教學。要很好地開展財務管理研究型教學,要求教師積極從事科研工作,不斷進行教學反思。
關鍵詞:研究型教學 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課程的學習重在理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很難深入理解課程內容。而研究型教學是通過在考慮學生接受程度的前提下引入相關的前沿理論知識,以財務管理課程知識點、案例、專題研究為訓練載體,有助於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一、研究型教學的內涵
19世紀初,德國教育家洪堡以新人文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德國高等教育改革中首次提出了“教學與科研相統一的原則”,這成為了指導研究型教學的根本思想。上世紀中葉,美國著名教育家傑羅姆·布魯納提出“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像科學家發現真理那樣,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學習,發現事物變化的因果關係及其內在聯係,從而形成概念、獲得原理”的論斷成為了研究型教學的基礎。
所謂研究型教學是教師通過指導學生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專題進行研究,使學生在獨立的情境下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的研究過程中,吸收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獲取新穎的經驗和表現具有個性特征的行為,從而提高學生的各方麵素質,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一種實踐活動(曹娟,2002)。而研究性教學模式是教育改革的方向,通過研究問題入手,將教學與研究相結合,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知識傳授模式,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麵,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作為引導者,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研究型教學模式在財務管理教學中應用的目標
(一)幫助學生加深對財務管理知識的理解
財務管理本科教學涉及的主要是企業如何進行投融資的問題、利潤如何分配、營運資金如何管理等。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如果單純地向學生講授這些課本理論知識,學生對企業的投融資活動等的認識隻能停留在表麵,無法深入理解。引入研究型教學模式後,給學生提供機會對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發掘和探討,引導學生逐步深化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
(二)幫助學生了解財務管理前沿理論知識
隨著財務管理學科的發展,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廣度和深度在不斷的擴展和加深,所以教學要隨著研究的發展而變化,研究型教學模式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適當地引入財務管理相關的前沿理論知識,使學生及時了解和吸收財務管理學科中更新更豐富的理論。
(三)幫助學生培養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財務管理教學中引入研究型教學模式,可以在反複引導、不斷認知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研究型教學模式在財務管理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在財務管理教學中引入研究型教學模式可以從三個方向探索:一是針對課程中的某一知識點啟發學生研究思考;二是選擇某個上市公司做案例研究;三是通過研讀文獻寫論文或者參與課題的方式指導學生做專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