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王尋讓王邑繼續帶領新軍攻城,自己隻帶了一隊不足萬人的新軍出去會敵。
驕橫的王尋根本沒有想到,他的這一輕敵的舉動會給他帶來全軍覆滅的後果。劉秀是抱著誓死破敵的決心,率領三千精騎,衝入敵陣,直奔主將王尋。好虎難敵一群狼,更何況這是一群殺紅眼的狼,盡管王尋自恃武藝高強,但他的一把大刀怎麼也敵不了千支槍,沒過幾個回合,他的身上已經被紮了不知道多少個窟窿。就在他的眼睛被頭上淌下來的血模糊得啥也看不清的時候,劉秀的大刀橫空一劈,他的身首分離,同時滾落地上。
主帥一死,新軍頓時大亂。此時,劉秀和他的三千精騎如入無人之地,砍瓜切菜一般殺進大營。守城的王常看見援軍到來,率軍出城。劉秀和王常的兩股人馬前後夾擊,頃刻之間,新軍的幾十萬人馬潰逃得如煙消灰滅。
就在這時,劉已經攻下了宛城。
昆陽一戰,徹底動搖了新朝的根基,王莽的皇帝夢就要做到頭了。
誰也想不到,一個危運也就在這時降臨在了劉氏兄弟的頭上……
這正是:
兵家勝敗本無常,
出手最怕將輕狂,
智奪勇取一當百,
引經據典說昆陽。
第八回 遭妒忌劉遇害
被追殺文叔逃亡
瞎子揀驢鐙——套到腳上了。劉玄做夢都想不到,他能當上皇帝!
這事真就發生了。昆陽新軍潰敗之後,王莽已經再無能力阻擋漢軍的進攻。短短的幾個月時間,漢軍就占據了中原的大半地盤。
人無頭不行,鳥無頭不飛。眼看漢朝的大業就要恢複,沒有一個領頭的人怎麼行呢?
漢軍裏除了劉家的幾千舂陵軍外,綠林軍占絕大多數,這些綠林軍來自大大小小幾十個山頭,領頭的自封的名號千奇百怪,沒有一個能登上大雅之堂。
既然是要恢複漢朝,就要一個劉氏宗親的人來做這個頭,也就是當皇帝。那些綠林軍的頭頭都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當皇帝的料,能撈個一官半職,也就足慰平生之願了。
按理說,漢軍的將領裏跟劉氏有血統、功勞又高、威望又重的非劉莫屬。剛一開始議論這個事的時候,劉也很自信。可是王鳳和一些綠林首領都嫉妒劉,怕劉當了皇帝對自己不利,便在暗中串聯,抬出了軟弱無能、能夠挾持的劉玄。
幾股綠林軍的首領擁護劉玄的人多,劉考慮到自己公開反對,就有爭當皇帝的嫌疑,也會造成漢軍的分裂。盡管劉玄不是當皇帝的那塊料,但畢竟是劉家的人,眼下最重要的是合力推翻王莽的新朝。他也就壓住了舂陵軍將領的氣憤不平,同意劉玄登基。
劉玄膽膽突突地登上皇帝的寶座,建元更始,頭一件事就是封官。不用說,綠林軍的首領都封了將軍以上的高位。劉排在王鳳、陳牧等人之後,得了一個徒有虛名的大司徒,而戰功赫赫的劉秀、劉謖隻被封為偏將軍。性情耿直剛烈的劉謖當場辭官不做。
心懷叵測的王鳳建議更始皇帝遷都宛城,讓劉前去打掃帝宮,讓劉秀持節北去山東河北招撫各地城郡。持節出行可是相當重要的身份,等於是欽差大臣,但是,王鳳卻讓劉玄不給他一兵一卒,是個光杆司令。劉秀隻好帶著幾個身邊的人上路。
臨走前,劉秀對哥哥說:“我覺得王鳳他們背後好像有什麼陰謀,你要多加小心!”
劉不以為然地說:“你不必多慮,他們不敢把我怎麼的!”
劉秀不放心地說:“你還是要謹慎,這些人沒有誠信可言,啥事都幹得出來。”
劉手握寶劍,輕蔑地一笑,說:“我會怕他們嗎?你放心地去吧!”
劉秀是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出發的。好在他要去收服的這些地方,大都知道新朝就要覆滅、漢室即將複興,劉秀一到,官府都出城歡迎。父城的守將馮異文武雙全,王莽登基之後,他拒不歸服,率眾自守,聽到劉秀來了的消息,不但早早打開了城門,還棄官跟劉秀走了。
更叫劉秀高興的是鄧禹和陰興從老家趕來了。劉家一起事,鄧禹就從京城返回來了,一直關注著劉秀的動靜,聽說劉玄當了皇帝,讓劉秀北巡,就拉著陰興直接攆來了。太學的老同學朱佑也從老家急急忙忙蹽來了。
三個老同學住在一個屋裏,心眼賊多的鄧禹突然提出一個建議,讓劉秀馬上去向陰興提親。這個建議正中劉秀下懷,他已二十六七了,早已過了娶妻的年紀,陰麗華也十七八歲了,也到了出嫁的年齡,再說,盡管不如意,他也做了將軍,有了迎娶陰麗華的條件。
鄧禹自告奮勇擔任媒人,跟陰興一提,陰興早就知道劉秀和妹妹男有意女有情,而且,他又看出劉秀不是一般人,當然沒有二話。鄧禹就提議趁熱打鐵,馬上成親。劉秀自然一百個樂意,他從見著陰麗華那天起,做夢都想著這一天。陰興立刻動身回家,準備嫁妝,護送妹妹前來邯鄲成親。
劉秀剛剛收複邯鄲。邯鄲守將耿純為人剛正耿直,他也像馮異一樣沒有歸附王莽。他早就對劉家兄弟有所仰慕,聽說劉秀來了,立刻開城迎接。鄧禹把劉秀要在這兒成親的意思告訴他,他樂得拍著胸脯說:“這種美事,包在我身上了!”
耿純這邊忙著張羅婚房嫁妝,陰興那邊送親的隊伍也已上路。此時,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傳來劉被劉玄殺了!
劉秀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原來,王鳳等人早已串聯好要除掉劉。劉鋒芒外露,頭腦簡單,意氣用事。劉秀雖然對外從不張揚,內心卻極為有數。這哥兒倆在一起,一張一弛,如虎添翼,令王鳳他們又懼又恨。王鳳找了個名堂把劉秀打發走了,便借劉謖在外散布“劉玄是個什麼東西,憑啥當皇帝”為由,把劉謖抓來要斬。劉當庭為劉謖辯護,王鳳就在劉玄麵前說劉和劉謖是同謀。劉玄本來就懼怕劉,自己當了皇帝,勢力雖然強大了,但總覺得劉對他是個威脅,於是,便一狠心下令把劉謖和劉一起殺了。
劉秀悲憤欲絕,心亂如麻。
怎麼辦?回去說理已無濟於事,說不定還會送死;起兵對抗,自己又沒有實力。
夜深人靜,鄧禹陪劉秀獨處一室,悄悄地說:既然劉玄還沒有收回詔命,就說明他還心虛,不敢加害於你。眼前隻有一條路,繼續往前走,利用這個機會,收一個城交一個友,留著為自己所用,終有一天……”
劉秀緊握住鄧禹的手,沒讓他再說下去。
不用說,娶親的事是不能辦了。
劉秀讓鄧禹回去截住陰興,讓耿純守住邯鄲,自己帶著人前去薊城。
薊城不大,縣令開城迎進劉秀等人,劉秀好言安撫一番,當晚在驛站住下,準備第二天一早即走。豈料,半夜時,城中突然火光四起、殺聲一片。眾人從夢中驚醒,知道有變,急忙起來。
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船遲又遇頂頭風,糟糕的事情總往一起趕。劉秀不知道,他到邯鄲之前,多股義軍已經逼近長安。被尊為國師公的劉歆看到王莽的江山不保,就聯絡了幾個人,想要殺掉王莽。他以為自己是劉氏宗親,憑著這一功勞,就能夠坐上皇帝的寶座。沒曾想,王莽察覺了他的陰謀,先把他殺了。緊接著,樊崇率領的赤眉軍就攻破長安,殺了王莽。等劉秀到了邯鄲,各處遊走算卦的瞎子王朗找到他,對他說:“新朝已滅,漢室當興,劉玄不是當皇帝的料,我算出你才是真命天子,值此北行,正是你獨立稱尊的大好機會。”
王朗此舉,其實隻不過是想借機討點賞錢,也許僥幸還能弄個一官半職。哪想到,劉秀沒等他說完,就勃然大怒,下令把他趕了出去。王朗惱羞成怒,劉秀前腳走出邯鄲,他後腳就大肆宣揚自己是漢成帝的兒子劉子輿,一直隱藏在民間。當年在長安被王莽殺掉的劉子輿是個替身。王莽已死,新朝已滅,該他出來繼承漢室皇位。
王朗多年遊走於周邊城府,憑著一副伶牙俐齒,結交了不少權貴。這些年,這一帶的官府百姓既對王莽的新朝沒有好感,也對更始官兵的敲詐勒索搶劫殺人深惡痛絕。再看到雙眼失明的王朗突然眸清目亮,一時都覺得他能夠多年藏而不露,肯定不是凡人,跟著他,他要當了皇帝,自然能夠得到好處。因此,王朗一呼,應者甚眾,短短幾天,就有很多官府都投了他,一下子就聚集了上萬人馬。
王朗恨透了劉秀,也知道劉秀是他奪取天下的最大障礙,所以,他一麵發兵去追趕劉秀,一麵發出懸賞十萬錢捉拿劉秀的告示。劉秀到了薊城的時候,薊城縣令已接到了通告。他財迷心竅,暗中和王朗的人串聯好,定在半夜打開城門,裏應外合抓住劉秀。
馮異領兵多年,警惕性很高,他見縣令麵帶媚態,便心生疑慮,睡覺沒敢脫衣,外麵一有動靜,他早已披掛整齊、提刀上馬,等劉秀他們出來,他已殺退了驛館門外的敵兵。
敵兵越來越多,劉秀不敢戀戰,拚力衝向城門。馮異殺散了守兵,對劉秀大聲說:“你們快走,我來斷後!”
劉秀跑到天亮,身邊隻剩十幾個人,馮異死活不知,敵兵卻緊追不舍。
劉秀一時陷入絕境。往北跑,那是王朗的勢力範圍;往西跑,那是劉玄控製的地方;往東跑,臨近海邊,無遮無擋;往南跑,剛剛招撫的一些城郡又大都歸順了王朗。
劉秀不知道該往哪去,隻能一個勁兒瞎跑。連溜兒跑了好多天,身後的敵兵還是沒有甩掉。一陣接一陣地抵擋,劉秀身邊的人越來越少,到最後,就剩他光杆司令一個,身上還有許多處傷。他騎的馬也渾身是傷,好多天沒有吃著草料。他覺得讓馬跟著是個累贅,目標還大,不忍心看著它被殺死或是餓死,就卸下鞍鐙,放它走了。
王朗下了死令:一定要滅掉劉秀,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劉秀不能往有人煙的地方跑,遍地都有捉拿他的通告,還帶著他的畫像,想要抓住他領賞的人肯定不會少。他隻能往偏僻沒人的地方躲。他已經好多天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吃過一頓消停飯了。
這一天,劉秀又餓又累,眼冒金星,他偷偷溜進一塊地裏,摳了幾個甘薯,趕忙跑到樹林裏,顧不得沾泥帶土,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剛吃了一個,遠處又傳來一陣喊叫聲。
追兵又到了。劉秀沒處跑,隻好爬上一棵大樹。追兵來到樹林裏,連喊帶叫,有人還把草叢點著了,濃煙嗆得劉秀喘不上氣來。就在他頭昏眼花快要從樹上掉下來的時候,一個個的追兵突然都像發了瘋似的又叫又跳地狂奔而去。
原來,大火燒了樹林裏的紅蟻窩,數不清的紅蟻傾巢而出,見人就咬,把一群追兵咬跑了。
劉秀沒想到,紅蟻救了他一命。
劉秀跑進一片深山,喉嚨幹得要冒火,他想找個山泉喝口水。剛喝了一口,追兵又上來了,而且是從山上山下、四麵八方圍上來的。劉秀心想,這下算完了。就在他絕望地等著追兵來抓他的時候,突然看見一條大蟒蛇從眼前的草叢爬過,鑽進一個山洞不見了。情急之下,劉秀也沒顧得多想,一頭鑽進了那個山洞。洞口雖小,洞裏卻很寬敞。劉秀順著山洞往前走,那個山洞很深,居然一直通到山那麵。
劉秀站在半山腰的洞口,望著眼前的藍天白雲,禁不住一聲長歎:想不到我劉秀福大命大造化大,蟒蛇還會救我一命!
劉秀正在兀自感慨,忽然一陣山風吹來,他的腳下一滑,身子像一片飄落的樹葉跌進了山穀……
這正是:
奸妄昏庸得勢權,
妒才嫉能害忠賢,
扼腕歎罷細思量,
今天依然似昨天。
第九回 揉草藥玉娘救主
養傷病劉秀收妻
劉秀沒有死,他醒過來的時候,發現自己躺在一個農家的土炕上,一個姑娘正伏在炕邊打著瞌睡。
我怎麼會在這裏?劉秀心中充滿了疑惑。他想坐起來,可是任憑他怎麼使勁,身子就是不聽使喚,像是飄在半空,腦袋也像撕裂一樣疼痛。
姑娘被他驚醒了,趕忙按住他,說:“別動,你不能起來!”
“這是什麼地方?”
“這是我家!”姑娘柔聲地說道:“你身上的傷很重,要好好靜養。”
劉秀說:“我在這兒躺了多久?”
姑娘笑了:“你已經睡了三天三宿了!”
劉秀還要說話,姑娘攔住了他,說:“你不用問,我告訴你吧!”
原來,她就是幾年前劉秀在新野縣城賣糧時救濟過的那個姑娘,叫孫玉娘。她和老父親幾年前輾轉來到這裏,在玉泉山的一個廢棄的土屋落了腳,就靠著在山上砍樵和采藥賣錢過活。孫玉娘看過王朗發的懸賞告示,覺得那上麵的畫像很眼熟。這一天,她正在山裏采藥,看見草叢中躺著一個人,渾身是傷,血跡斑斑,昏迷不醒。她認出了這個人就是畫像上的那個人,也正是救濟過她的舂陵劉氏公子。她從通告上知道了這個人是劉氏皇族的後人,正在起兵反莽,恢複漢業。孫玉娘看見劉秀還有氣息,本想立刻就把他背回家中,可是,她聽見四處都有王朗的追兵在喊叫,就把他拖進一個山洞藏好,拿著劉秀的血衣和短劍跑到山頂,放在一個麵臨大河的峭崖上,故意朝著王朗的追兵走去。追兵問她看沒看見一個逃跑的人,她就把追兵領到了峭崖上,指著地上的衣服和兵器說,她看見那個人跑到這兒,無處可去了,就扔下這些東西跳河了。那些追兵看見峭崖下滾滾奔騰的河水,無奈地拿著劉秀的衣服和兵器走了。天黑以後,孫玉娘和她的老父親用樹枝綁了一個擔架,把劉秀抬回了家。
劉秀聽孫玉娘說完,很感激地說:“謝謝你救了我。”
孫玉娘說:“你是我的恩人,當初若不是你救濟了我,我和我爹都不一定活到今天。再說,我知道了你是漢家後人,正在做著大事,救你更是應該的。”
正說著,劉秀來了尿,想要起來,他掙紮了幾下,都沒有抬起身子。
孫玉娘拿過來一個尿壺,說:“你別動,我給你接。”
劉秀紅了臉,說:“那怎麼行呢?”
孫玉娘笑了笑說:“我都給你擦過身子了,沒啥。”
接完了尿,孫玉娘給劉秀蓋好被,輕聲說:“你先睡一會兒吧,我給你做點吃的。”
孫玉娘出去了,劉秀又睡著了。等他迷迷糊糊地醒來,聽見屋外有人在說話。
“你說,這個人值多少錢?”
“十萬戶啊!”
“哈哈,要是咱們把他交出去,一下子就成了大富戶啊!”
“咱們做夢也夢不著那好事啊!”
“這不,現成的餡餅就從天上掉下來了嗎?”
“爹,你還真想發這個財呀?”
“哈哈,傻丫頭,你說這個財咱們能不發嗎?”
屋外對話的兩個人都笑了起來。
劉秀聽出了說話的這一男一女正是孫玉娘父女。他聽到說話聲中還有“謔哧謔哧”的磨刀聲。
他們是要把我交出去領賞,還是要殺了我?劉秀心中升起一片悲哀。人心叵測,為了錢財什麼良心都可以不顧。天哪!想不到,我劉秀遭了這麼些磨難,最後還是落了一個這樣的下場?
劉秀使出全身的力氣想要爬起來,可是,掙紮了半天,一點也動不了。他的眼角溢出了淚水,頭一暈,又昏了過去……
當劉秀又醒過來的時候,沒睜開眼睛就聞到了一股撲鼻的香味兒,床邊擺著一大碗冒著熱氣的雞肉。孫玉娘就坐在床邊看著他。
“啊,你醒了,快趁熱吃吧!”
劉秀有些疑問:“你家哪來的雞?”
孫玉娘說:“家裏養的一隻正下蛋的老母雞,我爹給你殺了,讓你補身子!”
劉秀心裏一熱,眼睛又濕潤了。他心裏很愧疚,他不該誤解這對救命的父女。
劉秀吃著雞肉的時候,眼淚還是流了下來,他不知說啥好,用什麼話都無法報答這種恩情。
夜晚,皎潔的月光從窗戶灑進來。劉秀要睡了,孫玉娘坐在一隻條幾上靠著床守著他。月光照在孫玉娘的臉上,他看清了孫玉娘的麵容雖然很憔悴、清瘦,但卻無法掩蓋姑娘的那種青春的光彩和秀美。他的心中浮起一股憐愛,輕聲說:“你回去睡吧!”
孫玉娘輕輕一笑說:“我不放心。”
劉秀不由得抓住了孫玉娘的手,說:“這樣你會熬出病的,你上床睡吧!”
孫玉娘害羞地低下頭,沒說話。
劉秀說:“你這樣照顧我,已經沒有啥忌諱的了,這一輩子,我要是能有你在身邊,我就知足了!”
孫玉娘搖搖頭說:“你是皇室後人,幹的是大事,要是成了,你就能當上皇帝。我一個平民女子,怎麼能配得上你?”
劉秀激動地說:“要是真有那一天,我當了皇上,一定娶你當皇後!”
“你別說了!”孫玉娘伸手捂住了他的嘴。
一個是正當年的男子,一個是花樣年華的玉女,肌膚相親,盡管劉秀有傷在身,男歡女愛,勢在必然。孫玉娘極盡溫柔體貼,讓第一次嚐到性愛滋味的劉秀在極度興奮的同時,又莫名生出一絲遺憾。想不到,他夢寐以求的和心中的戀人陰麗華的刻骨歡愛竟發生在這個素不相識的鄉村女子身上!
半個月過去了,劉秀的身體已經養好了。
孫玉娘已經看出了劉秀心中的不安,知道他要走了。這一天,吃完早飯,孫玉娘拿出給劉秀準備好的衣物,對他說:“我已經打聽到了,這幾天山外有人在找你,你要走就走吧!”
劉秀想了想說:“那你也跟我走吧!”
孫玉娘說:“你出去行軍打仗,我跟著你,隻能拖累你,不能照顧你。”
劉秀動情地把她攬在懷裏,吻著她說:“我不舍得離開你!”
孫玉娘嬌羞地說:“我的身子已經給了你,這一輩子生死都是你的人,無論你在哪兒,隻要沒忘記我就知足了!”
劉秀走了,孫玉娘把他送到山口。劉秀走出很遠,回頭看見孫玉娘還站在那兒望著他,像一棵玉樹,又像一尊石雕。他的心頭一熱,不由得雙膝跪下,發誓地說:“皇天在上,我劉秀要是有朝一日得誌,一定回來娶你!”
劉秀很走運,他走到山外,就碰到了四處尋找他的鄧禹和陰興,接著,又找到了馮異。劉秀在山裏養傷的這半個月裏,王朗以為他已經死了,就撤回了各地的追兵。鄧禹在路上攔住了陰家送親的車隊,陰興讓車隊回去,立刻和鄧禹趕往薊城,沒走兩天,聽說劉秀被王朗追殺逃出了薊城,就跟在追兵的後麵緊著攆。當得知劉秀跳崖已死的消息時,倆人一百個不信,依然四處尋找。馮異在薊城和敵兵奮戰了多時,知道劉秀等人已經走遠,才殺出重圍,一路追趕過來。
劉秀又喜又憂。喜的是死裏逃生,重又相見;憂的是人少力單、無有立足之地。自保都很困難,更不用說要和王朗對抗了。
鄧禹提出了一個建議:眼下不光是要召集人馬,更重要的是要四處宣傳,揭穿王朗假冒皇室弟子的騙局,讓他失去民心。
劉秀覺得鄧禹的這個建議很好,可是,他憂慮的是,眼下到哪兒聯絡人馬呢?
真是睡覺送來個枕頭,下雨撈著一把傘。想不到,這工夫,守在邯鄲的耿純帶著他的全部兵馬來了!
這正是:
良家女子不平常,
知恩圖報最善良,
男兒有幸枕邊伴,
相濡以沫日安康。
第十回 娶妻增兵平四海
定都登基封三宮
耿純的到來,給劉秀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轉機。他帶著劉秀去見上穀太守耿況,耿況是他的父親。這工夫,耿況剛接到王朗的通告,讓他歸順。耿況正在猶豫,劉秀到了。聽說王朗是個假冒的皇帝,耿況立刻同意跟著劉秀去打王朗,還派人去漁陽,讓漁陽太守彭寵也來幫助劉秀。說也巧,彭寵也剛接到王朗的通告,拿不定主意跟誰呢。他跟耿況很要好,王莽稱帝後,倆人擁城自守,拒不聽令。當耿況派來的人說王朗也是個冒牌貨,他馬上答應出兵幫助劉秀。
啥叫順溜兒?劉秀這會兒就嚐到了滋味兒。有了耿況和彭寵的幾千人馬,接著,又有信都太守任光、和成太守邳彤等人帶了上萬人馬來支持他。昌城人劉植對劉兄弟早有敬仰,劉秀一到,即帶領本家子弟和賓客幾千人出城迎接,加入了他的隊伍。鄧禹暗地給劉秀出了個招兒,讓他借著持節的名義,把在這關鍵時刻跟著他的人都封了官。劉秀一想,可不,有權不用白不用,封官許願也不用他花一分錢,這種交人買好的機會傻子才不用呢?於是,他就把這些人不但都封了大將軍,有的還封了侯位。他們的部下也都封為偏將軍都尉等職。沒過多久,連攻打帶勸降,就收複了幾十個城郡。
劉秀安排自己信得過的人把守這些收複的地盤,然後,集中全部兵馬向邯鄲迸發,那是王朗的老巢。劉秀想起自己差一點就喪了命,恨不得立刻打下邯鄲,宰了王朗。
離邯鄲還有不到一百裏,劉秀遇到了一個攔路虎。盤踞真定的皇室遠親真定王劉揚擁有十萬兵馬。王莽當了皇帝都沒敢把他拿下,劉玄當了更始皇帝,雖說是打著漢家旗號,可是,那幫綠林出身的更始官兵到處敲詐勒索、搶劫殺人,讓他又很不滿。王朗在邯鄲當了皇帝,他還真以為是藏在民間的劉子輿呢,王朗派人給他下詔,還讓他當真定王,他還覺著恢複漢業有了希望,真想幫著王朗出點力呢。怎麼辦?劉秀的兵馬總共才幾萬人,別說打王朗,就是對付劉揚也不一定有勝算,再說,還是劉氏一家人,為的都是恢複漢室祖業,怎麼能在這時同室操戈呢?
劉秀很上火,想不出啥好主意。鄧禹說:“對付劉揚最好的辦法就是聯合,那樣,收拾王朗就易如反掌了!”劉秀憂慮地說:“我也想這樣,可是讓誰去呢?”
這時,劉植站出來說:“我跟劉揚熟悉,還有點交情,我去吧!”
劉植去了兩天就回來了,樂嗬嗬地對劉秀說:“成了,劉揚願意跟您聯合!”
劉秀大喜過望:“太好了,太好了!”劉植接著說:“不過,他還有個條件!”
劉秀忙問:“啥條件?”
劉植說:“他要您娶他外甥女郭聖通為妻,結成親家,這樣,他才放心。”
劉秀立刻皺起了眉頭,說:“我已有了妻子,怎麼能再娶他的外甥女呢?”
劉植為難地說:“我已經替您答應人家了!”
劉秀發急地說:“這麼大的事,你怎麼不經過我的同意就擅自做主呢?”
鄧禹看見劉秀要發火,趕忙攔住說:“我看劉將軍做得對。”
劉植被封為驍騎將軍。
劉秀繃著臉說:“對什麼對?我要娶了郭聖通,那……”他剛要說孫玉娘,話到嘴邊又改成了,“那陰麗華怎麼辦?”
鄧禹說:“古來有之,大丈夫三妻四妾不足為怪,更何況,眼下要顧全大局,你娶了劉揚的外甥女,那劉揚就會和你一心一意,這一個妻子可頂十萬兵馬,你掂量掂量孰輕孰重?”
劉秀一拍腦門兒,猛然醒悟地“啊”了一聲,對劉植抱拳歉意地說:“謝謝劉將軍為我做了一件大事!”
鴻運當頭,劉秀憑空撿了一個媳婦,又多了十萬兵馬,順水順風,大軍直逼邯鄲。
瞎子再精明,靠騙術蒙人,一旦被揭穿,就會一敗塗地。王朗城破被殺。
早不來晚不來,劉秀剛剛打到邯鄲城下,更始皇帝劉玄就派了尚書令謝躬帶著兩萬兵馬趕來了,說是幫他來打王朗。等到打進了邯鄲,劉玄又派使者來叫他撤兵回朝,加封他為蕭王。鄧禹怕劉秀答應回朝,著急得直勁衝他使眼色,豈不知,此刻的劉秀早已今非昔比,不把劉玄放在眼裏了。他態度謙卑、語氣卻很強硬地對使者說:“回去對皇上說,劉秀受封可以,不能回朝。王朗雖然已滅,但河北大部還沒收複。”
使者說:“皇上有令,收複河北之事交由尚書令代勞。”
劉秀一聲冷笑:“既然尚書令有這個能力,皇上為何不早派他前來?”
使者不高興地說:“難道你想抗旨不遵嗎?”
劉秀沒有說話,他身邊的一些部將早已橫眉怒目、拔劍在手。
使者識趣地和尚書令謝躬帶著他的兵馬回去了。
劉秀帶兵北上。
河北,古之燕趙之地,各自成國。王莽稱帝之後,天下大亂,義軍遍地,銅馬、赤眉、青犢等幾股大的義軍都有幾萬到幾十萬人,他們在各地攻打王莽的軍隊,最終打進了長安、殺了王莽、滅了新朝。這些義軍大都是農民,隻想推翻暴政、度過災荒,能夠平安過日子,沒有什麼更大的野心和明確的目標。更始皇帝劉玄從宛城遷都洛陽之後,派使者叫他們歸順。其中,力量最強的赤眉軍首領樊崇首先率隊歸降。可是劉玄隻把幾個頭領封了個沒有地盤和實權的虛官,二十幾萬赤眉軍官兵都沒有糧餉,樊崇就又反了。赤眉軍一領頭,那些義軍也都和劉玄較上了勁兒,四處進攻,很快就打到了洛陽。劉玄的軍隊不是義軍的對手,節節敗退,洛陽守不住了,劉玄又慌忙遷都長安。樊崇率軍緊跟著打過去。
劉玄的更始皇帝眼看當到頭了,誰知,突然又冒出幾個皇帝,都是自稱劉氏皇族的後人,打的都是恢複漢家大業的旗號。
劉秀剛剛打敗了河北最大的義軍銅馬,收降了二十萬人,已是兵強馬壯、天下無敵。部將們就勸他自立皇位。劉秀起先還端著架,謙虛地說:“更始皇帝在位,我怎可做出君臣不分、大逆不道的事來!誰再說這樣的話,可別怪我不客氣!”
朱佑和鄧禹是劉秀的老同學,知道他的心思縝密、處事嚴謹。也許,他們在一起念書的時候,他還沒有非分之想,如今世事更迭、人心思變,他已和當年不是一個人,“做官要當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的想法早就時過境遷。手握重兵、腳踏闊土,羽豐翼滿,這樣身價的人不想出人頭地,豈不成了傻子?劉秀不想貿然稱帝,隻不過是還有一塊遮羞布沒有扯掉。朱佑和鄧禹倆人想了半宿,想出了一個辦法。
這天早上,劉秀召集眾將議事,突然有軍士送上一卷素絹,說是剛才一個雲遊道士所獻,那道士送完就飄然而去。鄧禹接過一看,那素絹上寫著一段讖語:“劉秀發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為主。”鄧禹看完,故作驚訝地啊了一聲,忙把素絹呈給劉秀。劉秀看了一眼,不動聲色地遞給鄧禹,說:“這是什麼?”鄧禹拿著素絹,走到眾將麵前,大聲說道:“天意啊天意!這個讖語我在長安念太學時就曾聽到,如今又現,真是天意啊!”
許多人看了素絹,都不解其意,一齊催問鄧禹:“你快說說,這上麵說的是啥意思?”
鄧禹認真地說:“這段流傳的讖語暗藏著天地玄機,順勢者必能成就大業。四七之際,說的是高祖創立漢業至今二百二十八年,要有火德之人重振漢業,這個新主就是劉秀。”
鄧禹話音一落,馮異走出來,也從懷裏掏出一幅素絹,對劉秀說:“我也剛剛接到幾個城郡聯名寫來的奏表,說是聽到了這個讖語,懇請蕭王順應天命,上為社稷,下為百姓,安定天下,光耀漢業。”
馮異說完,跪了下來,眾將突然得令似的一齊跪下,同聲高喊:“請蕭王順從天意!”
劉秀倒轉身子,不知是偷著笑還是裝作猶豫,待他回過身來,一臉嚴肅,把手一揮說:“既然天意如此,眾位厚愛,我劉秀隻好遵命!”
劉秀在一片歡呼聲中,登上了皇帝寶座。這一年,他已年過三十。登基的地點是在河北的一個小縣城——鄗南。不過,一年之間,他就滅了更始劉玄等十幾個大大小小的短命皇帝,剿滅了赤眉等幾十股義軍,把都城遷到了長安。從此,開始了東漢紀元。
劉秀做穩了皇帝寶座,封完了有功之臣,自然要過宮廷生活,安排三宮六院。
劉秀的身邊已有郭聖通和陰麗華兩個媳婦,叫誰當皇後呢?
說心裏話,劉秀喜歡的是陰麗華,這是他第一個心儀的女人,是這個女人激勵他從平庸中走出來。可是他也知道,沒有郭聖通,他不可能這麼快當上皇帝。劉秀很犯愁,夜裏睡不著,越想腦袋越疼,猛然間,他想起了一個人——孫玉娘。
劉秀想起來,自己曾經親口許諾有一天當了皇帝,要娶這個救了他性命、給了他刻骨愛戀的平民女子當皇後啊!怎麼被他忘了呢?
劉秀還算良心發現,第二天就派人去找孫玉娘。
半個月後,派出去的人回來了,說孫玉娘聽說劉秀當了皇帝,等了一段時間不見音信,以為劉秀早把她忘了,就絕望得投河自盡了。
劉秀很傷心,親自去給孫玉娘重修了墳墓,又給孫玉娘的老父蓋了房,留下了錢。
不過,劉秀為此去了一塊心病,有了孫玉娘當借口,他不用再為立陰麗華還是郭聖通為皇後犯難了。
那麼,劉秀到底心裏喜歡誰呢?隻有他自己知道!
這正是:
劉秀走國漢業興,
三女助夫最有功,
說書論史莫見笑,
你家無妻也不行!
責任編輯 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