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大之光 王衛國 充滿激情的法學教育者(1 / 2)

即便是在簡陋的辦公室內,即便是見縫插針聊天式的采訪,王衛國身上也依然藏匿著一股灼人的光芒。他麵帶微笑,詞鋒銳利,反應迅速,內心盛裝的激情會不經意地從胸腔中進出,讓這個有點慵懶的春日午後變得熠熠生輝。於是,你會明白,他的光芒來自於何處,他的理想,他的情懷,他的責任感,如同閃耀在漫漫時光中的珍珠,在歲月的打磨下愈來愈亮,並有著經久的光。

如果讓王衛國自己敘述他所擔任的社會職務,恐怕他自己也不能說全。名片上他隻印著校長助理,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院長兩個職務,而百度上則比較全麵地列舉了他的長長的一串頭銜,除了如上兩個,還有中國法學會理事,中國法學會銀行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法學會信息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破產法》起草工作小組成員,國際破產法學會創始會員,香港大學亞洲國際金融法研究中心學術谘詢委員會委員等……還有未收錄的種種。

此外,他還有一個身份有待提及,他是中國政法大學與中央電大法學教育的合作項目的執行負責人。作為中央電大主講教師,他為電大法學專業的學生上課已經長達十年之久。同時,他還是中央電大法學學科建設指導委員會的主任。

十年合作情牽電大法學教育

實際上,中央電大和中國政法大學早在1 999年就聯合開展了法學專業開放教育試點,並簽訂了相關協議書,中央電大和中國政法大學合作,借助雙方優勢資源,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法律專業人才。2001年,中央電大與中國政法大學又共同簽署了法學專業學士學位授予工作協議書,電大眾多優秀畢業生獲得了法學學士學位。

“電大教育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它能夠集中最優秀的師資資源,為各個專業的學子貢獻最優秀的講義,而普通高校很難有這樣的條件。另外,電大的學生遍布全國各地,大都是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基層工作者,通過電大的法學教育,可以很快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說起政法大學與電大的合作成果,王衛國很有感觸,“這十年來,我們與電大一起,為祖國大江南北,培養了三十多萬法律專業人士,這些畢業學生,很多都分布在縣鄉一級的基層工作,大大提高了我們基層法律人才的數量和質量。”

事實也說明了這一點,根據電大發布的畢業生追蹤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對電大畢業生有著一致好評。

“總體來說,我們與電大的合作成果喜人,”王衛國說,“我們下一步的計劃,是想與電大繼續合作,在培養法律專業的研究生上麵多做些工作。既然我們能夠通過電大這一獨特的教育方式培養出優秀的本科畢業生,為什麼不給那些在社會上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優秀人才以繼續深造的機會呢?我相信,與電大合作培養碩士研究生在不遠的將來會成為現實。”

作為中國政法大學與中央電大合作項目的直接負責人,王衛國不僅在合作方式上進行過諸多努力,同時,也參與電大授課,製作課件,他的課也成為電大教學中的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

此外,他也情牽電大教學中的各項活動,電大近幾年來,多次舉辦法學案例設計與分析大賽,王衛國曾經作為評委現場觀摩了學員們的精彩表演,並給予了熱情的鼓勵。今年,電大的法學案例設計與分析大賽開賽在即,作為中國政法大學和中央電大合作十周年慶典的一個重要活動,參加此次法學案例設計與分析大賽的獲獎學生和指導教師將得到特別的獎勵和表彰,同時,獲獎作品還可以替代綜合實踐環節的相應學分,王衛國對這樣的方式表示讚同。

作為電大開放式法學教育的第一批耕耘者,十年來,王衛國用他慣有的熱情與責任感始終關注著並參與著電大法學教育的發展進步。

朝著地平線努力

教學、學術研究,社會工作,這三者構成了王衛國的主要生活圖譜。“三者,沒有孰重孰輕,在我這裏,是三分天下的局麵。”王衛國幽默地調侃著。山城重慶長大,他的性格中自然烙印著重慶人的火熱與豁達。

王衛國的人生道路曆經坎坷,卻沒有耽擱人生中的任何一次成長,1951年出生的他,名字中也帶著那個時代的痕跡。此後,他的人生節奏亦如同一抹溪水彙流入滔滔浪潮中,上山下鄉,當兵,如同那個時代的統一踱步,每一步都有他的共振參與。連悲苦也同樣具有時代特色,父親被關入“牛棚”達六年之久,母親被迫害含冤而死……個體的命運在國家的瘋狂前,顯得那樣渺小,那段暗色歲月隨著時間的逝去,已經漸漸褪卻了陰霾。如今,王衛國回想起那段日子,記憶最深刻的是下鄉時一個人被放逐的自由——勞動之餘的大把時間,他用來讀書。開卷有益,他信奉這句話,並一生堅持。1 968年下鄉,1 972年當兵,1 977年複員後進入重慶文化局工作,1 978年考入西南政法大學,由於成績優異獲準提前畢業攻讀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