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遊玩山水名城重慶,有一道特殊的亮麗風景不可不看,那就是輕軌,在穿城淩空之中品味魅力重慶。在那半空之中,乘坐之人可以享受窗外陽光、俯瞰山城美景,盡收兩江風陪、與林立高樓擦肩而過。沒有堵塞,沒有延誤,隻有方便快捷,豈不快哉。
對於豪爽的巴渝人家,向來桀驁不羈,直抒胸臆,若是有所不快,便是因為地利造成的交通不暢。勤勞勇敢的巴渝兒女,又豈能向地勢不利低頭?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山區的交通建設不但成本高,而且難度極大。多少辛勞,多少付出,多少困頓,重慶人的不服輸,終究使她成為了西部地區第一個擁有軌道交通的城市。
曾記否,輕軌二號線開通之時,那種方便快捷、升空入地,擁抱城市的感覺,讓每一個人山城市民那麼的揚眉吐氣。
那是一種全新的感覺與體驗——迅速、先進、暢達。所以二號線的建設隻是一個開始。
重慶市運管局局長李方宇告訴我們,重慶的輕軌即將實現量的突破,規格與最先進的軌道交通接軌,市民出行將更加的省時、省心,投資者也將越來越熱衷重慶。
山城人民期待這一天:“暢通重慶”成為我們的代名詞!那是一種怎樣的驕傲和自豪呀!這份驕傲和自豪的背後,凝聚著重慶市政府對建設暢通重慶的高度支持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軌道建設運營單位的艱苦工作。輕軌二號線在重慶開通運營已五年,已安全運送旅客1.5億人次,日均客流量達11萬人次,切切實實給山城的百姓出行帶來了便利,緩解地麵交通壓力。隨著重慶市軌道交通建設的陸續完工,一號線(朝天門—沙坪壩—大學城)、三號線(二塘—龍頭寺—江北機場)、六號線(上新街—禮嘉)將在這兩年相繼運營,作為大、中客運量的軌道交通發展對建設“暢通重慶”有重大意義。
為了真正方便市民出行,滿足市民需要,軌道交通人針對不同情況下的客流量變化,編製不同的運行計劃,做到了真真切切以人為本。為滿足早高峰大客流需要,編製71號列車運行圖,16組車上線運行,開行3分30秒間隔;在建國60周年之際,為滿足廣大市民觀看焰火的需要,專門編製169號列車運行圖;兒童節之際為了方便兒童們在節日乘坐輕軌列車出行遊玩,同時保證廣大市民上,下班乘車的需要,專門編製168號列車運行圖,最大程度滿足了市民的出行需求……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很多,暢通舒適背後,是軌道交通人默默的無私奉獻。
淩空而過的輕軌,如同蜿蜒巨龍,是風景,是幸福,也滿載了市政府的承諾。2009年重慶市政府機構改革,將市軌道交通運營行政管理職能交給市道路運輸管理局。於是我們總能看到這樣的身影,他們忙碌、仔細卻無言,每隔一段時間重慶市運管局工作人員便會對輕軌二號線十八個車站進行逐一實地巡查,要求企業嚴格做到“三個確保”:確保良好的營運秩序,確保人民群眾便捷出行,確保安全穩定萬無一失。同時,要求企業提高運營服務質量,做到準點、準時,優質、文明的服務。
正是在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之下,重慶的軌道交通建設不斷升級,今後重慶的輕軌,地鐵將實現無人駕駛,市民乘車也更加方便,重慶將被打造成一座“便捷城市”。每當看到市民出行更加舒心,重慶交通更加暢達,運管人便會心一笑。他們甘願成為“暢通山城”的快樂列車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