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嘉峪關:雄關漫道 絲路悠遠(1 / 1)

黃沙舞風,駝鈴搖曳;古道漫漫,絲路悠遠。

在這條悠遠的絲綢古道上,狂風淹沒了搖曳的鈴聲,沙漠覆蓋了駱駝的腳印。荒蕪的道路,風化的白骨,樓蘭的烽火,阻擋不了旅者的腳步:漢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紛紛東來。

行走在絲路的人們,也許隻有靠心中的天堂,才能支持他們朝聖一般的征程。在進入關外世界前,嘉峪關是必經的一道險隘。

嘉峪關是明萬裏長城的起點,北麵是陡峭的黑山,南麵是白雪覆蓋的祁連山,中間僅一條川道可行,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勢。比起位於渤海邊的山海關,深居戈壁灘的嘉峪關更像一個沉默的漢子,靜靜的看著大漠中沙飛沙揚,日升日落;靜靜的看著中國的絲綢、玉石,香料與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走進走出;靜靜的看著各懷心事的商人使者或去或回或一去不回……

站裏城牆,從垛口望去,巍巍祁連山與茫茫戈壁,阻隔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一座座關城,一道道城牆圍威一個整體,孤獨的矗立著,連接著身後的蜿蜒長龍、以及出入關者的期望。

在諸多出入境關照中,嘉峪關關照最具權威。作為絲綢之路的海關,中西往來的國門,其關照具備國際通行證的功能。“請關照一下。”拜托關係或辦事時,我們會說這樣的話。而關照的本意,是通關證明。出入嘉峪關的人員,都要持有腰牌或關照,若不明顯,守城士兵便會提醒“請關照一下。”

曆史的車輪滾滾前行,關照早不複存在,成為“請關照一下”的緣由和現代護照的“鼻祖”。倘若還想感受一下絲路漫漫、關口氛圍,亦可在嘉峪關關樓西門外買一塊嘉峪關“關照”,聊以欣慰。

走出關門,舉目望去,便是茫茫戈壁,寸草不生,除了石頭便是沙子的戈壁灘地。也許走上一個月,也走不到盡頭。然而它卻是如此平坦,沒有山的阻擋,沒有水的攔截,然而隻有親自走過的人才會明白各中艱辛。黃沙,烈日,方向,清水,稍有不慎,便命喪黃泉,永遠留守在這片荒蕪。行走在戈壁灘,方才明白,絲路古道為何利潤如此驚人,那是集中著智慧與毅力,累積著血與淚,用生命換來的財富。

然而,戈壁也有它獨特的魅力。沙、土、石塊、溝壑間零星的野草,構成戈壁的全部。這裏的草亦非生機盎然的綠,經過戈壁烈日的炙烤,狂風的呼嘯,野草變得與沙一般顏色。因此,在人們的視線裏,戈壁灘永遠隻有一種顏色。正是這最單調,最簡單的戈壁灘,卻是生命最原始的旖旎風光。尤其那些深不見底的古井,避風隱藏的山洞,殘立路邊的石塊,都證明著曾有的輝煌,曾有的寂靜,曾有的燦爛與悲涼。

大漠夕陽落,絲路駝鈴響。風情獨具的嘉峪關,悠遠的絲路,讓親臨斯地的人們,一窺西北的獨特風情,沉浸在曆史恒古的回響。

曆史的長河漫過千年,抖落狼煙四起的風塵,送走悠遠璀璨的絲路,迎來和平盛世的發展,孤煙遠去,落日熔金,依舊以豪情萬丈的光芒照亮著嘉峪關的雄峻,照亮戈壁的壯美。如果說絲路花雨滋潤了人間萬象,那麼嘉峪關的風采則融入了偉大的勞動創造中,長河新一輪的霞光正為這方大地譜寫新的華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