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他還運用援藏幹部的身份,積極加強西藏衛生廳與世界衛生組織、中國衛生部及所屬醫療部門和內地各省衛生機構的橫向聯係。援藏三年,在薛曉林的努力下,促成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中島宏博士,西太區主任韓湘泰博士到西藏考察,對當地結核病,大骨節病等地方性疾病的防治給予大力幫助;時任衛生部張文康部長孫隆椿副部長、曹榮桂副部長,張鳳樓紀檢組組長等四位部級領導先後五次視察西藏,為西藏自治區的衛生事業發展起到了相當大的推進作用;還為自治區藏藥廠等單位爭取到一批有發展前景的合作項目;先後輸送了心電圖機、阿洛卡B超機,180多輛北京吉普2020SG等相關醫療設備到西藏,並將西藏醫務工作人員輸送到國外培訓,這在西藏曆史上都是從來沒有過的。
與此同時,薛曉林還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西藏自治區的實際狀況,草擬了《西藏醫藥衛生科技工作九五規劃》、《西藏衛生技術人員培訓計劃》,《西藏婦幼衛生事業九五計劃及201 0年規劃目標》等文件,為西藏地區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規劃與構建。
用人品交友,用誠信辦事,用政績說話,薛曉林以自己的人品與業績,贏得了同事們的認可與擁護,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這在同批89名援藏幹部中是為數不多的。1998年5月,中組部在玉泉路招待所舉辦的第二批援藏幹部座談會上,薛曉林與最高人民法院的裴顯鼎同誌一起,作為第一批中央國家機關援藏幹部的典範,被邀請為141位第二批援藏幹部講述高原工作的心得與體會以及自身應該注意的醫療與保健事項;2001年,薛曉林又被邀請為衛生部第三批援藏幹部講述如何在西藏搞好民族團結,開展本職工作。
更讓薛曉林難忘的,卻是同事們的關心與體貼。援藏三年,為了盡可能多地爭取項目,資金,薛曉林常往全國各地出差,最短的也有半個月,其間辛苦可想而知。讓他感動的是,每次出差回來,司機都會直接把他接回住所,而土登阿登,三巴頓珠等衛生廳領導甚至親自給他打掃房間,做好開水。考慮到高原反應,每次出差回來,都叫他當天好好休息,還把他請到家裏吃稀飯,吃小饅頭。
同誌們的深情厚誼讓薛曉林感念至今“援藏三年,雖然家不在西藏,可是,處處都是我的家。”廳裏的50多位同事,不管是領導,還是普通職工,孩子們考上內地學校了,都會舉行一個慶典儀式,薛曉林都會被邀請參加,融入其中,與民同樂,“這是我的幸運,也是我的幸福。”
尤其令人難忘的是,1996年七八月份,在陪同領導考察日喀則期間,薛曉林扁桃體化膿,領導安排馬上打點滴,第二天就安排送回拉薩住進人民醫院,主治醫師胡主任(現任西藏人民醫院院長)和其他醫護人員悉心照料他,不少同事還聞訊送來雞湯、稀粥,讓病中的他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們送來的何止是關心與溫暖,而是一顆顆火熱的心呐!”他非常受感動,帶病參加了述職報告,而同事們則以最響、最熱烈,時間最長的掌聲回報他……
光陰荏苒,12年過去,在薛曉林感念同誌們深情厚誼的同時,西藏的同誌們也無時不在牽掛著他。時至今日,不論是退休員工,還是在職員工,無論是領導,還是普通員工,甚至司機,依然有人感念“薛廳長”當年在西藏為當地百姓所做的實事,好事。
“援藏三年,是我人生經曆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三年援藏工作,從思想上再次錘煉了我堅強的意誌,增強了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也是我在今後的工作中,坦然麵對,冷靜思考,認真解決問題的力量源泉。”
西藏,被薛曉林視為自己的一個故鄉。15年前,在西藏還比較落後的時候,作為中央國家機關第一批援藏幹部,他與同誌們一起來到西藏,感受到了它的原始與落後,親自參與了它的建設與發展。後來,因為工作原因,2000年,他二到西藏,感覺到西藏“翻天覆地”般的變化;2009年,他三到西藏,這一次感覺是“翻天覆地的平方”般的變化,薛曉林引以為豪的同時,滿心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