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薛曉林:援藏三年是我人生濃濃一筆(2 / 3)

由於身體素質比較好,薛曉林沒有出現頭痛、嘔吐等劇烈的高原缺氧反應,隻是表現為失眠,食欲不好,但是長期的持續的高原缺氧,卻誘使身體健康的他1 997年罹患高血壓至今這也成為援藏三年抹不去的印跡之一。

當時,沒有電話,也沒有電視可看,記憶最深的,當屬缺電。那時候,西藏一個星期也就隻有兩三天有電,更困難的則是晚飯問題。晚上,食堂裏沒有飯吃,街上也沒有賣的,隻有自己做。薛曉林曾經拿普通鐵鍋煮了一鍋麵條,結果,表層的麵條全都煮得跟漿糊似的,裏麵的麵條卻還是生的。這時,他才意識到,因為沸點低,在西藏做主食必須用高壓鍋。可當時,在內地生活慣了的他,隻知道怎麼用電飯煲煮米飯,還真不知道怎麼用高壓鍋煮麵條,根本不知道該放多少水……

得知援藏幹部晚飯難問題,不少藏族幹部請他們到家裏吃晚飯,一些在西藏工作時間長的漢族幹部也請他們去吃飯。於是,那時候,薛曉林經常會與一牆之隔的財政廳、民政廳的藏友們一起,搭幫結夥,走家串戶去蹭晚飯,回想起當年那苦中作樂的時光,依然感到快樂無比。

苦雖苦矣,記憶卻美好而溫馨。雖然到過中國乃至世界上很多地方,可在薛曉林心中,西藏卻是世界上最美麗而又神奇的地方。2004年,他曾率團去享譽世界的加拿大洛基山脈,導遊問他:“薛團長,您看我們加拿大的路易斯湖怎麼樣?”作為洛基山脈最著名的湖,路易斯湖被譽為“群山中的蒙娜麗莎”,在這裏,大自然將冰河、雪山、岩石、山林、湖水、藍天和白雲等做出了非常完美的安排,可薛曉林卻說:“導遊先生,您去過中國嗎?去過西藏嗎?那裏,才是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

山水因人賦予其間的感情而富有生命,西藏之於薛曉林,便是如此。在他心中,西藏不僅是一塊淨土,更是一方聖地。三年援藏時間,說長也短,說短也長,讓他震撼並感動的,不僅是西藏絕妙的自然風光,更因其獨特的風土民情:西藏傳統的民俗與文化大大地豐富了他的人生閱曆。藏區淳樸的農牧民背著酥油,拿著糌粑,一步一步走到拉薩,在離拉薩很遠的地方,就開始一步一磕頭朝拜佛祖,等到了布達拉宮,他們的衣服早已磨破,卻毫無保留地將自己身上所有全都奉獻出來,那樣的虔誠與信仰,讓薛曉林為之折服,感歎……

故鄉情懷

時至今日,對於西藏,更讓薛曉林魂牽夢繞的,是記憶深處那故鄉般的溫暖與感動。那裏,曾是他生活,工作過三年的地方,還有他可親可敬的領導與溫暖體貼的同事們。

彼時,組織上安排薛曉林擔任西藏自治區衛生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薛曉林秉著“做事要認真,待人要誠懇”的原則,短時間內就和廳裏50多名員工打成一片,融入到土登,阿登,三巴頓珠,頓珠等黨組成員中,“豪爽大氣、風趣幽默”是太夥兒對這位援藏幹部的評價。

重實幹講團結,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以實幹換實績,以實績贏真情。援藏三年,薛曉林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在其分管的援藏、醫政、保健、項目、科教、外事、婦幼等方麵,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績。

上任伊始,正值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人口基金無償援助中國邊遠地區項目選點階段,為了爭取到這難得的國際組織的援助,薛曉林在西藏與北京之間來回奔波,協調各種相關事務。援助項目的選點工作,是按國際慣例和通行標準進行的。然而,長期以來,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基層衛生統計工作不健全,資料不齊全,這給申報工作帶來了相當大的難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薛曉林組織師資隊伍培訓調查員,帶領他們到西藏貧困落後地區進行抽樣摸底調查,曆經幾個月時間,終於完成了西藏衛生係統首次按照國際項目評估標準製作的反映衛生工作情況的數據報表。最終,西藏有17個縣通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人口基金項目評估團的評估,被確定為無償援助縣。